人人书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逻辑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科普学习 >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逻辑

模型如何发挥作用

书籍名:《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逻辑》    作者:阿夫纳.奥弗尔
推荐阅读: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逻辑txt下载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逻辑笔趣阁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逻辑顶点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逻辑快眼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逻辑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逻辑》模型如何发挥作用,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经济模型通过类比,从而拓展到真实世界中。芝加哥模型的建立者罗伯特·卢卡斯认为,模型构建的目的是从我们对一种情况的已知出发进行类比,进而分析我们希望知道的另外一种极其不同的情况。 [19] 真实世界将融入模型所示范的完美标准中。但是模型与现实相比还是相当简化的。在某一必要方面,X就像Y一样。它以两种方式之一来工作:要么其他条件不变(所有因素保持相等),要么进行必要的更改。它不是一个现实中的模型,而是对它的抽象。在现实中,X从来不等于Y,所以对于现实没有吸引力。没有什么观察和测量能够表明模型与现实的类比是错误的。卢卡斯写道,某一个人认为有说服力的类比,他的邻居可能并不认同, [20] 这意味着没有什么客观的选择标准。

在经济论述中,一个模型仅需要证明其具有内部一致性。这个主题重现在卢卡斯模型中,例如:


一个“理论”不是关于实际经济行为假设的一个集合,而是为了建立平行或者类比系统的一套精确假设——一个机械的、模仿的经济。从这个观点来看,一个“好的”模型不一定比一个糟糕的模型更“真实”,但是能够更好地模仿现实。当然,通过“更好地模仿”所表现出来的东西将由一个人希望回答的特定问题决定。 [21]


换句话说,模型不会像现实一样工作,但是可以模仿一些特定方面或产出。这些听上去貌似十分可信,但是值得思考的是,既然在这样一个简单的维度上起了作用(实际上经常不是这样),那又怎么可能在一个实际的有所发展的具有复杂内容的历史经济中得到验证呢?

类比也是诗人的写作手法,就像诗歌中的隐喻一样,模型会引起美丽的联想,虽然并不真实。 [22] 同样,经济模型通常跟直觉相反,但导致了认知的极度震撼。把经济模型看成飞机模型就是一种隐喻。然而,经济模型远比机械模型复杂得多。当参数变化之后,某些情况就可能出现(有某种特定的概率)。但是经济模型并不能展示出遗漏某种因素会带来的后果,也不能说明有哪些因素被遗漏了。这样的模型所得出的政策工具也几乎不可依赖。 [23] 相反,如果它是一门完善的科学,即使在表述上多么具有学术性,也可以有力地支持和解释社会与经济所赖以存在的技术(交通、通信、能源和健康)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必然影响。



模型要构建在合理的基础上。模型并不要求实验上的有效性,但实际上却应该如此。数学家和博弈论学家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在1955年写道,模型可以独立存在,但是仅可以通过观察和经验有效性来证明其正确性。

科学家不解释,甚至几乎从不解释模型,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构建模型。数学构想就是通过模型来表达,附加一些特定的语言表述,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这样一种数学构想的正确性是纯粹而精确的,从而让人们期待它能起作用。 [24]


好的经济模型是反直觉的,并且要具备极强的说服力。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6—1823年)为模型构建提供了一个不朽的模板。他的比较优势理论假设存在两个国家,每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一个国家生产每种商品都是最便宜的,在两个国家进行贸易也是互利的。这一观点发表于1817年,在今天的教材中依然存在,它奠定了自由贸易政策的基础。这样有说服力的模型是不容易构建的。做这样一种反直觉的假设,并将这些假设融入模型中而得出有意义的结论,非常需要天赋。这一点就足以成为有潜力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候选人进入候选池的屏障。外部有效性的现实检验,是最后也是最苛刻的要求,还经常被遗漏。将模型与观察到的现实进行匹配的困难还有一个,那就是没有现实能够完全符合模型。完全竞争这种只存在于想象中的模型,从来不能被观察到,所以这一模型也就谈不上失败。这种不能匹配完全的现实情况曾经被称为“涅槃谬误”。 [25] 但是对于市场自由主义者而言,“涅槃经济学”使任何真实经济看上去都很糟糕,特别是对战后若干年中那些高税率的社会民主主义国家所达成的共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低增长社会:保护主义与反全球化危机的应对之道 1分钟物理 深度营养:为什么人类的基因需要传统饮食 获客 叛逆天才:拒绝一颗盲从的心,让自己闪闪发光 女配手握龙傲天剧本 女主她超可爱 女尊之夫郎是只鬼 女尊之科举宠夫两不误 判官大人请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