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民国逃亡记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诗歌戏曲 > 民国逃亡记

第89章 告别

书籍名:《民国逃亡记》    作者:无解
推荐阅读:民国逃亡记txt下载 民国逃亡记笔趣阁 民国逃亡记顶点 民国逃亡记快眼 民国逃亡记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民国逃亡记》第89章 告别,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住了八年的春城,一朝别离,还真有些舍不得。
     林自在和邱鹿鸣一人提着一个藤箱上了火车,整个车厢有一半是联大的教职员工,大家分成三部分,分别去往北大、清大和南大的原校址负责筹备回迁工作。
     另外一半人,虽然穿着便装,但一看就是军人,李老师说这些人是滇军派出护送他们的。
     林自在坐在靠窗的位置,小琉代表父母来送她,递上一网兜的水果让她路上吃,笑着祝福她一路平安。
     林自在忽然察觉到有两辆轿车停在站台角落,车窗后的一个纱帘微动,露出一个缝隙,是刀齐风。
     他坐在车中,拿望远镜看着她的方向。
     她忽然绽开一个笑容,伸手冲着车的方向挥了挥,纱帘刷地合上。
     林自在哈哈大笑。
     小琉和邱鹿鸣都莫名其妙地看她,邱鹿鸣伸头向窗外看看,“静怡,什么事儿,你不至于这么高兴吧?”
     汽笛鸣响,火车缓缓开动,林自在对小琉挥手告别,也对着轿车挥了挥手。
     火车经成都、西安到达北平,已经是三天以后了。
     当年北平沦陷后,倭伪政权就打着北大旗号成立了国立北大,实施所谓的新民教育,为的就是让学生树立亲倭思想,泯灭青年一代的民族意识和抗倭精神。他们对各种教材进行篡改,教学内容加强倭语教育、奴化教育、军国主义教育和劳作训练。
     彼时国内知名大学大都陆续迁往大后方,但不是所有人家都能送孩子背井离乡去读书,所以还是有很多青年进入了伪北大读书,包括一些知名文人,也进入伪北大教书供职。
     倭寇投降后,国民政府宣布,伪北大立即解散,且不承认伪校学生学籍。
     傅先生暂任北大校长,他在联大时就坚决主张抗战,如今对曾在伪北大任教的教员也有着“不共戴天的愤怒”,对于这些“软骨”之人,他坚持要一概摒弃,坚决不予录用。
     傅先生说,“专科以上学校,必须要在礼义廉耻四个字上,做一个不折不扣的榜样,给学生们、下一代的青年们看看。”
     林自在非常赞同傅先生的决定,沦陷区生存艰难,未必人人都要像陈老先生那样绝食,但,起码的民族气节得有。
     学校是培植下一代青年的地方,首先必须要正是非,辨忠奸。教师的职责,不仅是要授业,更要传道!
     “从口袋里掏出揉皱了的脏手帕的教师,已经失去了当教师的资格。”
     筹备工作最繁琐的不是招聘教师,而是如何处理伪校的学生,学校成立了八个临时补习班,首先从思想上纠正学生们被强行灌输的亲倭和奴化教育,补习结束要进行考试,合格后根据他们的成绩,才能决定学生们是否有资格进入北大。
     回到北平,林自在依然和邱鹿鸣住在同一个宿舍,宿舍条件比春城的好了很多,只是北平的气候比春城干燥许多,临近深秋,温度也降了下来。
     头一个月,林自在脚不沾地,忙碌而充实,邱鹿鸣没工作,还是出去卖吃食,天天往外跑,天天跟街坊邻居聊天,迅速地适应着北平的生活。
     这天中午,林自在拿着饭盒去食堂吃饭,门口一个陌生老头看到她,忽然往前迈了一步,学校如今的教职工林自在都认识,就没在意他,径直走进食堂。
     吃完饭出来,那老头居然还在,林自在就多看了他一眼。
     这一眼终于触动了她记忆中的一根线,——这人不是别人,正是陈静怡的父亲。
     她站住了,看着一身落魄的陈父,心中计算着他的年龄,她今年25岁,面前这个男人也不过是刚刚45岁,却头发花白,皱纹深重,看起来像是60多岁。
     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一双旧皮鞋底子都快掉了。
     林自在对他没任何感情,甚至从未想过要联系这个人。
     但今天这个人走到了她的跟前,作为这个身体的生父,走到她的跟前,她就做不到置之不理了。
     父亲是叫不出口的,她扯扯嘴角,算做微笑,“您来找我?”
     陈父声音颤抖,手也在颤抖,憋了半天说:“你回来了,怎么都不去找我?”
     这句话让林自在忽然心生反感,她呵了一声,“我的同学邱鹿鸣,在春城的头三年,每月都收到她父亲的二十元汇款。我,从没收过汇款,也没有您的地址,您说说,我去哪里找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党史故事1000字三篇 谁家辅助天天吐血搞战损?疯了吧 灵神 足球:拒绝国足,我入德国国家队 简短的红色故事2一3分钟 让你契约鬼,你契约钟馗? 铁腕官途 穿成农家恶女:把全家都给养歪了 重生后我为女主鱼塘献上BE剧本 我身边的清廉故事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