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逻辑哲学研究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哲学心理 > 逻辑哲学研究

附录四 归纳问题:罗素与金岳霖(1)

书籍名:《逻辑哲学研究》    作者:陈波
推荐阅读:逻辑哲学研究txt下载 逻辑哲学研究笔趣阁 逻辑哲学研究顶点 逻辑哲学研究快眼 逻辑哲学研究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逻辑哲学研究》附录四 归纳问题:罗素与金岳霖(1),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中西哲学交流的一个案例

一、一个简短的历史回顾


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除了明代开始进入中国的少数西方传教士,中国知识界与西方知识界几乎没有什么接触。但在鸦片战争之后,特别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国清朝政府开始官派留学生,后来又有自费留学生,赴欧美和日本留学,开始了中国知识界与西方知识界的交往和接触,包括哲学方面的交流和对话。本文将把罗素和金岳霖对归纳问题的研究,作为中西哲学家之间交流、影响、对话的一个典型案例加以考察。

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著名社会活动家,曾与中国有过密切接触。应中国多个学术团体的邀请,他于1920年10月12日偕勃拉克女士到达上海,先后在中国多个城市,如上海、杭州、南京、长沙、北京、保定等地,进行了长达9个月的讲学活动,做了大大小小60多次讲演,涉及20多个主题,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数理逻辑、教育之效用、宗教之信仰、社会改造原理、布尔什维克思想、世界政治、中国到自由之路,到心的分析、物的分析和其他哲学主题。(2)他在北京的讲演最为系统,可以概括为五大系列,即《哲学问题》、《心的分析》、《物的分析》、《数学逻辑》和《社会结构学》,这些讲演大都在北京大学进行。当时,北大师生还成立了“罗素学说研究会”,罗素本人参加了由该会举办的每两周一次的活动。他后来写道:“我在那里讲课的国立北京大学是一所非常出色的学府。校长和副校长都是热心致力于中国现代化的人物。副校长是我所认识的最真诚的唯心主义者之一。……这里的学生应该得到他们的教授要教给他们的东西。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准备为祖国做出无限的牺牲。周围的气氛氤氲着大觉醒的希望。”(3)由于在保定举办的一次讲演中患重感冒,引发支气管炎和肺炎,罗素重病两周多,几乎致死,后休养了三个多月。罗素的很多讲演都被记录、整理,在当时的报刊上发表,或被出版社正式印行。他的讲学活动在当时的中国引起很大轰动,一时形成了所谓的“罗素热”,并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比较长远的影响。罗素在其《自传》(第二卷,1968)中,用了专门一章、近50页篇幅记述他的中国之行。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他对中国的自然风光、人情物理颇多认同,但书中鲜少提及真正的学术交流和对话。这是可以理解的。当时的中国知识界对罗素的学问有所了解,但能够与之进行实质性对话的人几乎没有,至少是寥寥无几。罗素于1921年7月11日从天津乘船离开中国,并应邀顺访日本,在日本停留了12天。据罗素记述,日本之行颇不愉快,有一次他甚至情绪失控,感到愤怒,对日本记者发了很大的火。(4)罗素中国之行的结果之一是,他写了一本书——《中国问题》,于1922年由George Allen & Unwin正式出版。

金岳霖(1895—1984),中国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他生于湖南长沙的一个清朝官宦家庭,于1911年考取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后来考取官费留学生,于1914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先学商业,不感兴趣,后改学政治学;1918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读政治学,于1920年以学位论文《T.H.格林的政治学说》获博士学位。在读博士期间,受格林(1836—1882)著作的影响,金岳霖对哲学发生了很大兴趣。1921年底至1925年,他赴欧洲游学,到过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先后在伦敦大学经济学院和剑桥大学待过不短的时间。在伦敦念书时,有两本书对他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一本是罗素的《数学的原则》,另一本是休谟的《人性论》,从此他的理智探讨完全转向哲学,并对逻辑学感兴趣。他后来写道:“休谟底议论使我感觉到归纳说不通,因果靠不住,而科学在理论上的根基动摇。这在我现在的思想上也许不成一个重大的问题,可是,在当时的确是重大的问题,思想上的困难有时差不多成为情感上的痛苦。但是,我对于科学的信仰颇坚,所以总觉得休谟底说法有毛病。以后我慢慢地发现休谟底缺点不在于他底因果论本身,而在于他底整个的哲学。”(5)他认为,不把知识论问题理出条理来,没有办法对休谟问题作出系统的回答,也没有办法写归纳法的书,而知识论又需要一个本体论的基础。于是,在20世纪30—40年代,金岳霖先后写作了《论道》和《知识论》两书,前者讲他的本体论,后者讲他的认识论。1926年,金岳霖开始在中国清华大学任教,讲授逻辑学,也讲授哲学,并创办了清华大学哲学系。他后来成为中国哲学界和逻辑学界的领袖人物之一,担任过多项重要的学术职务,如中国逻辑学会会长。他的学术代表作有三本书:《逻辑》(1936),《论道》(1940),《知识论》(1948年完成,1983年出版)。

如前所述,金岳霖在伦敦游学期间,读过罗素的《数学的原则》,该书对他产生了很大影响。他后来写道:“罗素底那本书我那时虽然不见得看得懂,然而它使我想到哲理之为哲理不一定要靠大题目,就是日常生活中所常用的概念也可以有很精深的分析,而此精深的分析也就是哲学。从此以后我注重分析,在思想上慢慢地与Green分家。”(6)20世纪30年代,金岳霖编撰《逻辑》这本教科书时,把罗素和怀特海的《数学原理》中的逻辑系统介绍进中国,培养了中国最早一代现代逻辑学家。在20世纪50—60年代,他还写作了《罗素哲学》一书(1988年出版),对罗素哲学做了比较系统的阐述与评论,当然也难免带有中国那个时代的鲜明烙印。在对归纳问题的研究上,也可以看到罗素对金岳霖的影响。罗素对归纳问题的探索,散见于多种论著中,如《哲学问题》(1912),《我们关于外间世界的知识》(1914),《哲学纲要》(1927),《西方哲学史》(1945),《人类的知识:其范围与限度》(1948),《我的哲学发展》(1959)等,但以《哲学问题》第六章和《人类的知识》第六部分的论述最为重要,它们分别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归纳证成方式。就金岳霖而言,除前面提到的那三本书外,他还撰写和发表了多篇研究归纳问题的论文:《自由意志和因果关系的关系》(1926),《休谟知识论的批评》(1928),《释必然》(1933),《归纳原则和先验性》(1940年发表于美国《哲学杂志》),《势至原则》(1943),《归纳总则和将来》(1943),等等,提出了一种与罗素方案有些类似的对归纳的先验主义证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 中国古代文人集团与文学风貌 现代西方伦理学史 中国的儒学统治 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 楚辞与原始宗教 人活动的效率 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论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 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