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逻辑哲学研究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哲学心理 > 逻辑哲学研究

3.两种逻辑观的其他差异

书籍名:《逻辑哲学研究》    作者:陈波
推荐阅读:逻辑哲学研究txt下载 逻辑哲学研究笔趣阁 逻辑哲学研究顶点 逻辑哲学研究快眼 逻辑哲学研究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逻辑哲学研究》3.两种逻辑观的其他差异,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逻辑观还派生出下述重要差异:

第一,由于实在论者认为,逻辑真理具有某种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基础,具有客观性,因此逻辑是一种发现而不是发明。逻辑学家像其他自然科学家一样,所从事的是一种发现工作,即发现逻辑真理和逻辑规律,以指导人们的思维实践。而反实在论者特别是约定论者认为,逻辑真理并没有语言之外的基础,它们只不过是基于语义规则和约定为真,而后者是我们任意选择的结果,因此逻辑是逻辑学家发明的结果,不同的逻辑学家基于不同的考虑和选择,可以有不同的发明,即构造不同的逻辑系统。对于发明来说,没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是否有用、有效、方便之分。由此派生出关于逻辑的工具主义观点,即认为逻辑只是人们发明出来用以指导推理的工具,因而只有是否适用、方便、有效的问题,而没有正确与不正确的问题,谈论逻辑的正确与否因此变得毫无意义。

第二,如果把逻辑看作是确立证明(定理集)或真理(有效分式集)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那么实在论者和反实在论者所强调的侧面各不相同:前者把逻辑视为关于真理的科学,后者则把逻辑视为关于推理的科学。

实在论者强调真理侧面,明确宣称逻辑是一门关于真理的科学。他们认为,尽管逻辑也研究证明和推论,但只不过把它们视为保留一种特殊属性即真的手段和工具。在某种意义上说,目的比手段和工具更重要,因此真比证明和推理更重要。持这种逻辑观的人,侧重于考察语句及其真,在哲学上倾向于把逻辑真理及其推广形式——分析真理作为有问题的概念加以阐释,并由此着力揭示不同的真理类型如分析真理和偶然真理之间的区别,以及不同的意义类型,如普通的经验意义和分析陈述所具有的那种特殊意义之间的区别。在语形方面,他们热衷于把逻辑表述为公理化、形式化系统,即从一些真的公理根据保真的变形规则,推导出全部逻辑真命题的演绎体系。

反实在论者强调证明论侧面,认为逻辑是一门推理科学而不是真理科学。这可以有两种解释。按照弱的解释,它意谓着证明比真理更重要:逻辑推理首先应该用语形学或证明论的术语来刻画,而不是用语义学或模型论的述语来描述。但这并不是说推理的语义定义是错误的,不是说真、有效性以及其他语义概念相对于证明论概念来说,只具有派生的或第二位的意义。按强的解释,用真和其他语义概念去定义逻辑推理是不适当的,逻辑推理只能用证明论术语来定义,语义概念应该从对逻辑的说明中消失。反实在论侧重于研究从语句到语句的过渡,即一个或一些语句是否是另一些语句的演绎后承,所着力刻画的正是语句之间的这种后承关系。这种研究以根岑型的自然演绎为代表,它在把逻辑形式化时只依据对推理规则的限定,而从不直接设定任何逻辑真理。

概而言之,实在论者侧重对逻辑作语义学研究,因为他们认为逻辑命题的意义是由它们超验的真值条件决定的。而反实在论者则着力于对逻辑作语形学研究,因为他们认为逻辑命题是由其证实或断定条件决定的,而后者只不过是我们据以从给定前提证明、推出某些结论的条件。但后来的研究表明,对于逻辑的语义学研究和语形学研究是互补的甚至是同构的:对于许多逻辑系统来说,一公式是定理当且仅当它是逻辑真的。因此,这两种研究都是不可缺少的,尽管允许人们偏重对某一个侧面作深入研究,但它们之间没有高下、优劣之分。

第三,实在论和反实在论在逻辑是否能推出新知上有不同看法。由于前面已经阐述的理由,反实在论者认为逻辑真理不包含任何信息,没有认识价值。而实在论者持相反看法:由于逻辑归根结底涉及客观实在的领域,以某种方式描述着客观实在,因此它也就在描述客观真理;逻辑演绎和以此为基础的数学演绎有助于发现事实,它们的结论包含在前提中只不过像“植物包含在种子中”。在这个意义上,逻辑真理并非是空洞的和非生产性的,相反,它们是能够提供新知的,在认识方面是富有成效的。

在逻辑真理的基础问题上,我倾向于赞成实在论的观点,但认为它需要精致化。在我看来,逻辑真理并不是实在的直接反映,它们首先是思维的规律,根植于我们的思维实践和语言实践,而后两者又与不依赖于人的外部世界有某种接近、契合与一致之处,因此逻辑真理归根结底也十分间接地与实在发生着某种关系,具有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基础,因而具有客观性;逻辑不是发明,而是一种发现,是逻辑学家对人的思维实践和语言实践进行长期研究的结果,其正确、成功与否也要受后两者的检验;对逻辑可以从语义和语形两个侧面进行研究,逻辑能够提供新知,具有认识价值。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 中国古代文人集团与文学风貌 现代西方伦理学史 中国的儒学统治 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 楚辞与原始宗教 人活动的效率 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论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 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