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科学休息:迅速恢复精力的高效休息法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文学理论 > 科学休息:迅速恢复精力的高效休息法

05.在恰当的时间停下手头的工作

书籍名:《科学休息:迅速恢复精力的高效休息法》    作者:亚历克斯·索勇
推荐阅读:科学休息:迅速恢复精力的高效休息法txt下载 科学休息:迅速恢复精力的高效休息法笔趣阁 科学休息:迅速恢复精力的高效休息法顶点 科学休息:迅速恢复精力的高效休息法快眼 科学休息:迅速恢复精力的高效休息法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科学休息:迅速恢复精力的高效休息法》05.在恰当的时间停下手头的工作,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当你对下一步工作了如指掌的时候,就得停下来。如果你每天坚持,那就绝不会为工作所困。在第二天开始写作之前,你不要去想或者担心它。这样做,你的潜意识会一直致力于工作。

但如果你有意去想或担心它,那么在你重新开始之前,工作进展会被破坏,你的脑子也会变得疲惫不堪。

——欧内斯特·海明威

刻意休息的一种方式就是在恰当的时间停下手头的工作:看看你下一步要做什么,但是将其留到第二天再做。这看起来有悖直觉,但却非常有效。欧内斯特·海明威就是提倡这种做法的知名人物,而且很多知名作家都听从了他的建议,“当你对下一步工作了如指掌的时候,就得停下来”。当你能看到下一步的工作,或者还有些干劲儿的时候,停下来,这样第二天在开始的时候就会容易很多。这样你的进度更稳定,从长远来看,有助于你更加高效。即使在你做其他事情的时候,这好像也能诱使你的潜意识继续思考你的工作。

电影编剧艾伦·伯恩斯说[1],“我的原则就是在我得心应手的时候停下来”。他的优秀作品包括《明斯特一家》和《玛丽·泰勒·摩尔秀》。他在从事广告业的时候,就打造了嘎吱嘎吱船长牌的麦片广告。《广告狂人》系列剧的制作人马修·维纳说,伯恩斯“做事做到一半,而且干得不错、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的时候”,会停下来;那样,“第二天他回来工作的时候,能很快上手”。很多作家都这么做,这样,第二天他们仍能保持状态。罗尔德·达尔说,他总是刻意安排,不把事情干完,这样第二天早上再工作的时候,“就绝不会脑子里一片空白”。萨尔曼·鲁西迪说:“停下一天的工作,我脑子里得有个印象,第二天早上从什么地方重新开始。”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总会“留下几行不打出来”,这样第二天一开始的工作“就像是热身一样”。甚至是剑桥大学数学家约翰·李特尔伍德也注意到,“在一天工作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们本能的想法就是要赶紧完成手里的工作”,但更为明智的做法是“做到一半的时候停下来”,因为这样,第二天早上开始的时候,通过重温“头一天没做完的工作”,会更容易展开新一天的工作。

从长远来看,刻意地停下工作会让你更高效。很多作家在创作生涯刚开始的时候都认为,最出色的工作是趁着灵感的爆发完成的,结果他们发现如果调整工作节奏,反而可以更出色地完成更多的工作。科幻作家尼尔·斯蒂芬森在他职业生涯早期曾经认为,一个优秀的作家就该整天写作,但是在几年的时间都浪费于“糟糕的、支离破碎的”一本书之后,他开始尝试一种更规律的方法,学会在思考中停下来,这样做,“第二天早上有些东西就还在缓冲区,等着你把它写下来”,后来,他很快完成了《佐迪亚克》的创作。约翰·迈克菲年轻时,会坐在打字机旁创作直到半夜,但是他逐渐地意识到,第二天他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他的总体效率在下降。他说,“一个句子,如果想到了一半,我会很兴奋,知道一切进展顺利”,此时,“我就起身回家”。掌握好速度和节奏对完成一项复杂工程而言很重要,这对长跑运动员和作家来讲是一样的。就如同村上春树(他也跑马拉松)说的那样,创作是漫长的马拉松,不是短距离的冲刺。他说,不管是在赛跑中还是在写作中,“一旦你设定好速度或节奏,剩下的事情就都顺理成章了”,“问题在于你要设定好飞轮的转速——这个速度值的设定需要尽你所能集中精力和努力付出”。作为一名作家,最可靠的做法就是“每天当你感觉还能继续写的时候停下来。如果你这么做,第二天的工作进展会出人意料地顺利”。对于斯蒂芬森、迈克菲和村上春树来讲,长时间全心全意投身于工作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怎么样把可能出现的破坏转化成可持续的创作动力的源泉。

海明威建议大家在一天的工作中留下一点儿,对此他有自己的见解。他说,如果你在写到一半的时候停下来,“那样的话,你的潜意识一直都在致力于工作。但如果你刻意地去想它或担心它,那么在你重新开始之前,工作进展会被破坏,你的脑子也会变得疲惫不堪”。海明威的直觉告诉他,如果放飞潜意识,给它空暇,从长远来看,工作会更出色。如果他用一个还没有完全想好的点子来诱使潜意识工作,那么潜意识的表现也会更出色。约翰·勒卡雷说,全职创作之后,“想到好点子的时候,我就去睡觉,醒来的时候发现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或者有了很大改进”。

默认网络模式和心智游移的发现证明了海明威的直觉是有根据的,不用他介入,他的潜意识也在继续工作。实际上,自格雷厄姆·沃拉斯首次提出在创造性工作过程中酝酿期的重要性后,心理学家们就试图弄清楚为什么休息会有助于洞察力的提升。不管是研究富有创造力的人的记忆力,还是测验休息对于人们在发散思维测验中成绩的影响,他们都发现,休息能持续地为提升创造性思维提供动力。长久以来,人们一直无法参透其原因。亨利·庞加莱精辟地总结出两种相互矛盾的观点。他写道:“或许可以这样说,有意识的工作更富有成效,是因为休息让思维恢复了活力和朝气,更有可能是因为休息时充满了各种无意识的工作。”沃拉斯之后,一些心理学家指出,正是休息赋予了潜意识时间来工作。其他的心理学家则认为,休息仅仅是让大脑有机会恢复刚刚消耗的精力,就像休息能让运动员喘口气一样。但是关于大脑休息状态和默认网络模式的研究对休息可以恢复精力这种说法提出了质疑。即使在走神儿的时候,你的大脑所消耗的精力也只比你集中精力完成一项艰巨工作的时候少5到10个百分点而已。

这就表明,休息带来的创造性方面的益处更有可能是活跃的潜意识过程的产物。悉尼大学心理研究中心的研究者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其中一项实验中,他们要求90名学生尽可能多地想出一张纸的新颖用途。第一组学生连续思考4分钟。第二组学生先思考两分钟,然后花五分钟让他们做另外一项类似的测验,之后再花两分钟来继续思考纸张的用途(学生没想到会让他们这么做)。最后一组,先思考两分钟,接下来五分钟做些完全不相干的事,再花两分钟思考纸张的用途。

三组学生在前两分钟里都想出了平均14个纸张的新颖用途,在后两分钟里想到的都较少。令人感到吃惊的不是这点。有趣的是,前两组学生在第二个两分钟的时间里想出了大约7个答案,但是第三组,也就是中间有5分钟切换到其他事情的那组,他们的成绩优于前两组——在第二个两分钟的时间里想出了约10个答案。这项实验表明,“在中断的过程中如果做另外一件完全不相干的事,比起做类似的事或者没有中断,更有助于想出新点子”。发散思维测验成绩的提升不是因为大脑有机会来充电恢复,而是因为大脑能够切换到其他不同的工作。这些研究成果使体力恢复理论的观点显得站不住脚。

研究者们接下来又提出了一个问题:极富创造力的人的大脑从休息中获得的益处会比普通人的大脑获得的更多吗?他们推断,如果酝酿期是创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而休息又为酝酿期提供了时间,那么富有创造力的人或许就会从休息中获得更大的提升。在他们的研究中,受试者首先做了一个两分钟的发散思维测验,然后再用五分钟解数学难题,之后再花两分钟继续完成发散思维测验。这次,一半的实验参与者知道他们会接受两次发散思维测验,另外一半的参与者则不知情。这样,研究者们就可以测验受试者是否知晓他们会回到之前的测试,对他们潜意识里继续思考一块砖的妙用的投入程度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他们要解的数学题目很难,足以让受试者不会有意去想之前的发散思维测验,而且这些参与者还被告知,他们的成绩的评判依据的是数学测验,因此他们有动机把精力集中到数学题目上)。

对结果进行分析,把间断前和间断后的分数进行对比后他们发现,第二次测试的分数都得到了提升。暂停让每个人都受益了。研究者们几十年来一直预期会看到这样一种提升,而这一结果正好打消了他们的疑虑。但他们同时还发现,“知情组”,也就是知道解完数学题后还要第二次测验的人,和“不知情组”,也就是不知道解完数学题后实验还得继续的人相比,前者的成绩要比后者的成绩好得多。知道还要接受第二次测验对潜意识而言是一种刺激。

该研究还揭示了一个更有意思的现象:知情状态下的人提出了更多创新的答案,他们从间断中获取的补给比其他受试者要多。换句话说,和那些创造力表现稍差的人相比,他们的潜意识工作更努力。这就意味着,和普通人相比,“富有创造力的人能更好地利用无意识的过程”,而且,“当能预见到接下来的工作的时候,无意识过程的激发效果极佳”。

悉尼大学研究小组的研究证明,海明威的方法是有效的,说得更通俗点,也就是为什么遵循工作计划能为灵感的迸发铺平道路,也就是毕加索所说的,为什么灵感得知道你在工作。写到一半停笔会让你在重新开始写作的时候更容易找到写作的节奏。以几句简单的对白开始,而不是一开始就写陌生的、不熟悉的情节,这有助于海明威在早上很快就能上手。让你的脑子反复地思考这个没写完的句子会让你进入知情的状态。你知道第二天你得接上,完成此句,然后继续。不管意识到与否,你思维的某个部分正写着下一句、下一段;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不断思考、不断筛选千百种的情节转折;当然还有其他很多工作。不管怎么样,思维都是这样在运转;我们的大脑一直在记住并考虑是否还有其他思路,也一直在思考未来,而且我们只有在某些时候才能意识到这一点(比如,我们在幻想的时候,或者我们想读课文,却意识到脑子里想的是上个假期的时候)。给自己创造一种知情的状态会让大脑更警觉。你的大脑会提醒你明天早上要继续今天未完成的工作,接下来的工作能更好地进行下去。

作家、前职业板球运动员艾德·史密斯将他的创作生涯和之前做运动员的经历做了类比。当他一天努力训练四小时(四小时分成两个时间段,就像柏林音乐学院学小提琴的学生一样),并且非常清楚地知道什么时候该停止训练的时候,他的竞技水平达到巅峰状态。他写道,作为一名运动员,“在恰当的时候停止训练是自律的一种重要形式,这和‘投入时间’‘全力以赴’一样重要”。他认为创造性工作同样也是如此。我们以为,连续埋头苦干就能带来好成绩,那些忙得不可开交的人的效率更高。即便劳累过度而导致效率低下,在当今的职场也备受推崇,而即使一天工作四小时更富成效,也会被看成“卑劣的懒惰”。

但是,靠赶时间是无法出色地完成一份工作的。在一个重要的时间点停下来,第二天接着干,这样你才更有可能把工作做好。学会在恰当的时间停下来会促使你采用一种更稳定、可持续性更强的方法来工作,而不是牺牲创造力,或者把自己逼到绝境。正如我们规划一个没有干扰的早晨,养成一种日常惯例以便为集中精力的工作和充分的休息创造空间,利用散步和午睡来恢复我们的创造力并促进灵感迸发一样,在恰当的时间停下来也要求你充分地理解工作的要求,要学会监控你的精力水平和注意力,还要理解在创造性的事业中、在富有创造性的生活中,集中精力和“心不在焉”是如何相辅相成的。


[1] 现在坡被认为是美国伟大的文学创新者之一、科幻小说的鼻祖,比如1835年出版的太空旅行小说《汉斯·普法尔的非凡历险记》,这是儒勒·凡尔纳最爱的小说之一。他同样还是侦探小说的开创者——1841年出版的《莫格街凶杀案》,而且他还是杰出的恐怖小说家。艾伦·坡在作品中大量运用“快要酣然入梦时心灵深处泛起的意象”,这让很多编辑都认为他是个瘾君子。难以置信的是,尽管他酗酒无度、个人生活悲惨、混乱不堪,而且因为他怪诞的行为被西点军校开除,几个工作也丢了,而且40岁的时候就神秘去世,但是他好像从不吸毒。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任正非管理日志 商业模式的力量 商业竞争分析 商界铁娘子董明珠 商帮翘楚:逆市增长的经商智慧 散户制胜宝典 散户怎样战胜庄家 散户 三星崛起之道 三天读懂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