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科幻世界》2020年12期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科幻小说 > 《科幻世界》2020年12期

第5页

书籍名:《《科幻世界》2020年12期》    作者:科幻世界
推荐阅读:《科幻世界》2020年12期txt下载 《科幻世界》2020年12期笔趣阁 《科幻世界》2020年12期顶点 《科幻世界》2020年12期快眼 《科幻世界》2020年12期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科幻世界》2020年12期》第5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彭罗斯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麻醉学与心理学教授哈德梅夫合作,提出了一套大脑如何利用量子力学计算的生理学机理,宣称大脑神经元中一种叫微管(microtubules)的结构相当于量子计算机的一个量子比特位。一个神经元的微管蛋白还能与其他神经元的微管蛋白进行着量子纠缠态,整个大脑中数十亿神经元中所有微管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量子纠缠态。
    人类的知觉和意识来自大脑中量子纠缠电子波函数的坍塌。比如这种坍塌每秒钟40次,而有些受过特殊训练的人达到了每秒80次,每个人所感知的世界的频率各不相同。
    彭罗斯还强调,当人类死亡之后,他们的量子灵魂并不会如泡沫般逝去,而是会从身体的微管中脱离,重返宇宙之中。
    在此之后,人类意识还将如不朽的幽灵般飘荡到宇宙的高维世界中。
    彭罗斯利用自己的理论解释了人类“濒死”体验,例如当心脏暂时停摆,微管将失去它们的量子状态。但是微管中的量子信息并未被破坏,而是驱散分布在整个宇宙。如果一位患者死而复生苏醒过来,量子信息将返回至大脑微管,就这样,他经历了一次濒死体验。
    
    这样一个理论已经大大超出了现有神经生物与量子物理的领域,走向了神学的边界,试图回答人类的三个终极问题:为何我们在此?我们又从何而来?我们又将去到哪里?
    为了更进一步旁证人类在宇宙的地位,彭罗斯曾经在论文中公布过自己严密计算的结果,我们所在宇宙孕育生命的概率,比我们想象到的还要接近零。从这里角度看上去,具有量子意识的生命存在像是一个非自然的选择。
    不难想象,彭罗斯这一惊世骇俗的理论饱受争议,主流生物学家一致认为微管只是一种在轴突内运输的简单神经递质,不可能是意识产生的地方;与此同时,自然界中的量子纠缠态最多只能形成在条件极为苛刻的少数几个粒子过程中,彭罗斯所言的天文数字的神经元纠缠态在大脑环境下是绝不可能实现的。
    尽管如此,量子意识论还是丰富了科幻作家们的创作素材,例如杨晚晴的《天上的风》讲述了“一位患了绝症的父亲和儿子,在到底要不要上传意识的问题上产生了意见分歧。”这一充盈着父子温情的治愈系故事正是基于了彭罗斯的量子意识不灭的理论。
    
    共形循环宇宙学
    目前主流的宇宙学理论还无法回答“宇宙大爆炸之前究竟发生了什么”。除此之外,在关于宇宙结局上,科学家推测出一个无比黯淡的末日图景:不断膨胀的宇宙最终被暗能量“大撕裂”,如死循环般进入到一种死寂状态,“软硬件”都无法重启。
    然而,彭罗斯却提出了自己的一套独特学说——“共形循环宇宙说”。
    在2010年出版的《宇宙的轮回》中,他详尽地阐述了他的理论,宇宙通过无限循环进行迭代,每一次迭代的前宇宙相当于时间的无穷大被下一次大爆炸奇异性所标识。该理论的数学支撑是连接可数序列的开放式Friedmann-Lematre-Robertson-Walker(FLRW)度量时空,每个时空代表一个大爆炸奇点,而后是无尽的未来扩展。
    这样一来,热寂的宇宙并不是结局,它只是一个全新的起点。
    在更为宏观的视角上,宇宙无限轮回、无始无终、永恒存在。
    这样的一个大胆的理论并非停留在理论阶段,在随后十年中,彭罗斯积极地在现实天文观测结果中寻找上一轮宇宙遗落在我们时空的蛛丝马迹。
    令人感到震惊不已的是,他们真的寻找到一些线索。
    
    在2010年欧洲宇航局发布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图中,彭罗斯的团队发现了12个异常的同心圆环。彭罗斯认为,这正是上一轮的宇宙在这一轮宇宙留下的印迹。
    在上一个宇宙末期,超级黑洞碰撞产生巨大的能量。碰撞会“砰”的一下产生一个圆环,不久之后,又“砰”的一下产生另一个圆环。它们总是同心圆,原因是它们的中心点肯定是星系团的最终位置。
    彭罗斯更是如一位科幻作家般畅想,这些神秘的几何图形来自上一个宇宙轮回的高级文明所发出的信息。
    “他们”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彭罗斯并没给我们答案。如果我们继续开脑洞,再联系上他的意识不灭理论,或许能开出这样一个脑洞:那些深陷于上一轮濒死宇宙的智慧文明,孤注一掷地用操控黑洞撞击的形式,将意识的高维形态如“封印”般写入下一轮宇宙的微波背景辐射图,以期待“后来者”有一天能如阿拉丁神灯般将“他们”解封。
    最近几年,引力波的成功探测又为彭罗斯的理论增加了新的证据。近期,彭罗斯发表论文指出,最近发现的所谓LIGO噪音关联(在LIGO探测器观测到的重力波信号中,GW150194、GW151226和GW170194周围的噪声之间的相关性与信号本身的时间延迟相同),可能产生于暗物质粒子Erebon衰变,彭罗斯相信这是共形轮回宇宙存在的有力证据。
    这样的情节大家是不是很熟悉?是的,刘慈欣《朝闻道》中描述了一个相似的故事:我们宇宙大爆炸以前的上一轮宇宙中,一个高等文明人为触发真空衰变,在最后的万分之一秒将推导出的宇宙大统一方程式写进了原初引力波中,成功将信息送到了大爆炸后的下一轮宇宙。
    
    彭罗斯阶梯
    作为一名科幻迷,一定会对出现在电影《盗梦空间》中“造梦师”梦境中一座诡异的环形楼梯模型记忆犹新。四道阶梯层层向上,拾阶而上,在环绕了一圈后又神奇地回到了原点,这正是著名的“彭罗斯楼梯”。
    事实上,彭罗斯阶梯在真实三维世界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是由于我们眼睛天生的错觉,误认为这种台阶是存在的。然而,彭罗斯阶梯也并非只是一个简单存在二维页面的“障眼法”,有科学家证明了高维中存在这样的阶梯,并能够以特殊形式投影在我们可以感知的视界中,更有科学家通过弦理论证明了彭罗斯阶梯的存在性。
    彭罗斯三角
    除了“彭罗斯阶梯”,还有一大堆诸如“彭罗斯三角”“彭罗斯瓷砖”这样以彭罗斯命名的拓扑几何图形,表面上荒诞奇诡,不可思议,而细品之下又充满了峰回路转的意趣。
    M.C.埃舍尔《瀑布》版画
    1961年荷兰艺术家M.C.埃舍尔借助“彭罗斯三角”的创意,画出了一幅叫《瀑布》版画,这一让人称奇的作品在艺术殿堂占据了独特的一席之地。
    以色列晶体学家丹尼尔·谢赫特曼受到“彭罗斯瓷砖”的启发,在晶体中发现了类似的现象,2011年还获得了诺贝尔奖。
    这就是彭罗斯,在象牙塔内艰深的理论研究之外,还热衷于设计面向大众的趣味数学,不时在杂志上发布智力数学题目、国际象棋棋局。老先生就如一位童心未泯的老小孩,一直在以游戏这样轻松的方式探索着世界的本原,并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多个领域。
    
    在浮光掠影地领略过彭罗斯一系列充满颠覆性的天才理论后,我们或许可以粗浅地捕捉到其思想的一些脉络。
    在彭罗斯的认知宇宙中,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包括人类的意识、黑洞,甚至宇宙,高度有序又暗藏无尽变化,都具有着一种往复循环的特质,犹如彭罗斯阶梯般螺旋上升,在一圈神奇的扭曲旋转之后从终点又回到原点。
    奇妙的地球生命就像是一段被精心设计的量子程序,生活在一个被精心设计过的宇宙。
    这样的宇宙充盈着一种周而复始循环的艺术美感,与传统理论中强调“万物有始有终”相比多了几分浪漫。
    彭罗斯很多理论无疑是超前的,不难想象,现实世界的学术界对他除了黑洞理论之外的学说大都毁誉参半。
    对此,或许我们不需要急于给出其真伪的判断,就留给时间去作评价彭罗斯那些天马行空的思想。
    
    【责任编辑:艾 珂】
    
    (1)并不是所有的黑洞都旋转,如史瓦西黑洞就不旋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变革的HR:从外到内的HR新模式 120医生答120问 生命的实验室 投资核心资产 人偶的复活 满足人性 摄影美学六讲 老去的勇气 中国经济2021:开启复式时代 中国经济2020:百年一遇之大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