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锦绣农女种田忙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诗歌戏曲 > 锦绣农女种田忙

第10931章

书籍名:《锦绣农女种田忙》    作者:巅峰小雨
推荐阅读:锦绣农女种田忙txt下载 锦绣农女种田忙笔趣阁 锦绣农女种田忙顶点 锦绣农女种田忙快眼 锦绣农女种田忙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锦绣农女种田忙》第10931章,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再说了,大腊月的你不把病治好,回头大正月过年高高兴兴的,你却咳得没完没了,这也不吉利吧?”
     骆铁匠还是坚持:“家里忙,我去了医馆,你得跟去照顾吧?家里孩子们咋整?事情咋整?”
     王翠莲道:“家里事情有兴旺和平安,孩子们有晴儿,还有蓉姑和芍药铃兰她们。”
     “如今咱们家的人手是真的够了这一点我真的不担心,眼下你的身体才是要紧。”
     “我这是慢性病,急不来,还得慢慢调理……”
     不管王翠莲怎么劝,从哪个角度去劝,甚至福伯和旺生父子也从旁劝着,但骆铁匠总能找到不同的角度和理由去反驳他们。
     说到最后,福伯和旺生只能笑而不语。
     王翠莲都被气到了,对骆铁匠说:“你这老汉,平时啥话都不多说,今个十个人都说不过你了。”
     骆铁匠赔着笑,“我心里明白,你们都是在为我好……”
     大家都不说了,齐齐看向杨若晴,因为先前他们狂劝的时候,杨若晴却一反常态没怎么劝。
     但他们清楚,杨若晴肯定是有其他什么想法的。
     察觉到大家伙儿都将最后的期待放到自己身上,杨若晴淡淡一笑。
     她来到床边,对已经摆好了反驳架势的骆铁匠那温声细语的说:“大伯,你的心情我懂,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嘛,好好的人,哪个宁愿去医馆那巴掌大的病房里窝着呢,你说是不?”
     骆铁匠用力点着头,感觉杨若晴这番话真是说到他心窝窝里去了,可不就是那种感觉么!
     甭管咋样,只要听到要让自己挪窝,那就浑身膈应,不自在,就是不想挪!
     “晴儿,你这……”王翠莲话才起了个头,就得到了杨若晴的眼神暗示。
     王翠莲后面的话噎回去了,而杨若晴也接着对骆铁匠那说:“大伯,要不这样您看行不?”
     “我呢,待会就派人连夜去镇上医馆买药,若是镇上没有,那就派人去县城买。”
     “明日是肯定能喝上那种药的,要是有效果,两到三天之内就能看得出来,是吧福伯?”
     福伯颔首:“对症了,虽不敢夸海口药到病除,但药效上来,效果肯定也是显而易见的!”
     杨若晴含笑:“对嘛,所以咱到时候先在家里喝个两三天,要是效果上来了,那自然不用折腾挪窝。”
     “若是效果不明显,那到时候咱再另说,可行?”
     骆铁匠毫不犹豫点头:“行,这可以的。不过,我相信福伯和旺生的医术,他们父子开的药,肯定是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福伯摆摆手:“这也不一定,所谓人又有人山外有山,开这副药,是我的经验和见地。”
     “同样的病症,换一个大夫,或许他的见地和经验开出来的药方就有变。”
     “而对于治病来说,同样是咳嗽,所需的药材也是千奇百怪,不过,到最后百川汇海,这些千奇百怪的药材必定都是针对咳嗽这一块的,只要凑效,大家都是对症下药。”
     福伯说的这番话,落在骆铁匠和王翠莲的耳中,或许听得云山雾罩。
     但杨若晴却明白,也可以用现代语言来翻译。
     打个比方,你有鼻炎,这个医生给你开香菊片,那个医生给你开氯雷他定,还有医生建议你吃盐酸西替利嗪片,鼻炎康片……
     总而言之一句话,福伯的意思就是,若是这波能吃好,那就最好,省得麻烦去别处。
     若是吃不好,那肯定还是要去别处瞧瞧的,作为大夫,福伯和旺生不可能拍着胸膛打包票。
     毕竟吃药治疗是一回事,病患本身是不是真的把大夫的叮嘱贯彻到实处,配合治疗,那又是另一码事。
     还有,同样的药方,同样的份量,同样的病症,同样都谨遵大夫的叮嘱,但是每个人的身体机能不同,所以药物的作用效果自然也不同。
     反正,大家都是说个活话,就对了。
     杨若晴让兴旺和平安一起将福伯他们妥善送回村南头的家中去。
     除了该有的诊金,杨若晴还单独包了一个红包给福伯。
     她自己送他们父子到前院的路上,杨若晴亲手塞到福伯手里的。
     福伯死活不要,说:“晴儿啊,咱俩家多少年的交情了?本身你给诊金这件事,就不太妥当。”
     在福伯的话语里,他们家能够发展到今天,都是因为杨若晴这边的提携。
     如果没有杨若晴的提携,福伯肯定一辈子都是村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医,提了半辈子的药匣子,赚的那几个子儿勉勉强强维持一家人不饿肚子。
     除此外,再没有什么盈余了,攒钱盖大瓦房,攒钱给几个儿子盖房,娶媳妇,攒钱多买几块田地……
     这些事情,那真的是想都不敢想的。因为在村子里行医,很多人家她看病吃药根本就拿不出钱来。
     抱着孩子,抬着病人到你门口来哭哭啼啼的哀求,赊账,又或者拿几根红薯,几颗土豆,半升玉米,几只鸡蛋过来做抵。
     你说,大家都是一个村子的,鼻子挨着眼睛的,甚至真细论起来,基本都沾亲带故的关系。
     你真的见死不救?那也说不过去啊!
     所以没有傍上骆家这艏战船的那些年里,福伯人到中年,一边行医一边干农活,艰难的养活着一家好几口人。
     直到遇到了杨若晴,双方合作,杨若晴聘请他做她的采药队和运输队的药理顾问……
     从此,福伯在长坪村行医,别人家愿给几个诊金都不打紧了,因为他跟骆家合作了,每年上半年和下半年,都有两次非常丰厚的分红。
     就凭着福伯的分红,福伯一家的生活水平在长坪村一下子水涨船高了。
     甚至之前,因为家穷,祖传的医术到了福伯这里都有要断掉的趋势。
     因为家里几个儿子都看到了穷大夫的窘迫,都想着长大了老老实实干农活才是正经行当。
     是老实巴交的长子旺生,不忍心辜负父亲和爷爷他们那些先辈的期望,咬着牙,一边干农活一边默默跟着父亲福伯学习医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狐狸 婚约(巴尔扎克) 简·爱 教师 老福赛特的印第安之夏 老姑娘 莉齐·利 吝啬鬼 欧仁妮·葛朗台 平凡人和他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