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锦绣农女种田忙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诗歌戏曲 > 锦绣农女种田忙

第10553章

书籍名:《锦绣农女种田忙》    作者:巅峰小雨
推荐阅读:锦绣农女种田忙txt下载 锦绣农女种田忙笔趣阁 锦绣农女种田忙顶点 锦绣农女种田忙快眼 锦绣农女种田忙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锦绣农女种田忙》第10553章,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听到是稻花鱼,素来对吃食没什么太大讲究的老孙头竟然目光亮了,原本正在跟旁边人说话,听到这话,老孙头赶紧望向孙奎手里的盘子,眼睛也亮了。
     杨若晴也跟着好奇的望过去。
     只见非常朴实无华的黑陶盘子里堆放满满的红通通的鱼块。
     鱼块上面不仅有辣椒面,还有糯米。
     稻花鱼,杨若晴时常听大孙氏和孙氏她们谈起,言语之间都是对这种独属山间美食的追忆和怀念。
     每年初夏插秧的时候,顺便在水稻田里放入一批鱼苗。
     鱼苗在稻田里跟稻谷一起长大,靠着吃稻花还有其他的水生虫子来成长。
     等到秋天稻谷成熟收割的时候,鱼也长大了养肥了,这个时候对于山里人家的大人小孩来说,是一年中仅次于过年的欢喜激动人心的时刻。
     在大孙氏和孙氏这对姐妹的记忆里,稻花鱼是她们在清贫成长岁月里最绚丽的一道光芒。
     杨华忠曾经为了满足孙氏的心愿,也在家里的水稻田里放养了鱼儿。
     结果,那鱼儿做出来的口感,跟孙氏记忆里的相去甚远。
     也或许,这种稻花鱼,是专门在山里梯田里养出来的才好吃吧!
     再用半山腰梯田里种植的糯米和辣椒面野生的苹果丝儿来入味腌制,才是真正的山里特色。
     所以此刻听到孙奎拿稻花鱼来招待自己,老孙头能不激动么?
     当下就夹了一块到自己碗里,尝了一口,连连点头。
     “正宗,地道,就是这个味儿啊!”老汉边吃边夸。
     孙奎笑眯了眼,满脸的骄傲和自豪。
     孙奎又来招呼杨若晴:“晴儿,你也尝尝,自家整的。”
     稻花鱼是养在自家的水稻田里的,糯米,辣椒面,烧酒,生姜,每一样都是自家种的。
     除了里面的苹果是从山里摘的,其他都是自家整的,原汁原味。
     “好啊!”
     杨若晴应了一声,也夹了一块稻花鱼咬了一口。
     这一口咬下去,杨若晴感觉自己的舌尖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之前她无数次听娘和大舅妈说起这稻花鱼,在杨若晴的概念里,这口感应该就更家里过年腌制的咸鱼或者风干的腊鱼干差不多吧?
     除了咸味,辣味,也就那么回事。
     可当她今天尝到正宗地道的稻花鱼,才知道之前真的都是她的自我想象和一厢情愿了。
     这养在高海拔梯田里的稻花鱼,首先从鱼的肉质来说,就不一样。
     山里产的糯米,野苹果的口感,烧酒等东西酝酿在一块儿,经过长达半年的腌制入味,鱼肉非常细腻饱满,不柴不干,不腥不咸,异样的鲜美,口齿留香。
     就连被这汤汁浸泡过的饭米粒,都那么容易入喉。
     “孙奎叔,你们家这稻花鱼口感真好,冒昧问一句,这是婶子?还是哪位嫂子的手艺?”
     被美食滋润过的心情,格外的愉悦,杨若晴吃了一碗饭下肚,擦了擦嘴角,趁着老孙头跟孙奎叔他们父子喝酒拉家常的当口,她也出声询问。
     她这一问,让桌边所有的人都暂停了说话和手里的活计。
     孙奎婆娘憨厚的笑了笑,望着杨若晴,欲言又止。
     孙奎放下筷子,用手指着他婆娘,说:“我们就负责抓鱼杀鱼,剩下的全都是她一手包办!”
     几个儿子也都纷纷点头,“对,是我们娘整的,我们娘每年秋收的时候都要整一坛子稻花鱼。”
     平时舍不得吃,只有过年,以及家里来了贵客的时候,娘才会拿两三条出来,在锅里烧一盘子待客。
     上一回吃是过年。
     第二回吃上回大儿媳的娘家父母来做客。
     第三回也就是这回了。
     稻花鱼能得到将军夫人的夸赞,对于孙奎一家人来说,这是莫大的自豪。
     杨若晴将欣赏的目光落在孙奎婆娘的身上,话却是对一家之主的孙奎说的:“婶子这手艺真不赖,若是孙奎叔和婶子愿意,今年插秧的时候多放些鱼在稻田里。”
     “等到秋收的时候,你们做成稻花鱼,火候差不多了,我全收了,放到我的酒楼去加一道特色菜,怎么样?”
     孙奎一家人都被杨若晴的这番话给震惊坏了!
     孙奎婆娘甚至一脸茫然,还没反应过来杨若晴话里的意思。
     作为一家之主,并且是孙家沟里正的孙奎,脑瓜子自然比家里其他人转动的要快。
     他一下子就反应过来了。
     激动到差点站起身,他眼睛放出了光芒,强忍着激动大声对杨若晴说:“难得你看得上咱这稻花鱼!要多少?”
     杨若晴想了想:“第一年就先搞一千斤来试试。”
     “若是顾客反响好,来年翻倍!”
     “好,好!”孙奎都不需要思考,直接就满口答应下来了。
     这稻花鱼的鱼苗好搞,到时候他们父子几个去山里的溪水边蹲守个两三天,就能搞到。
     通常十几斤鱼苗就差不多了,等到秋收的时候,就能成长到千来斤鱼。
     老孙头笑呵呵对大家说:“生意的事情待会再说,咱接着吃饭,待会饭菜冷了。”
     杨若晴正准备说自己吃饱了,不吃了,结果面前的空碗被孙奎婆娘抢去,拿去灶房再给她添了一碗白米饭过来。
     山里人家,一年到头吃饭都是杂粮饭野菜饭红薯稀饭。
     像今天这样煮的一锅白米饭,已经是非常的奢侈了。
     但是孙奎今天太高兴了,把原本留给两个孙子的白米饭全给压到杨若晴的碗里了。
     这让一直待在灶房伺候灶火的儿媳妇看了,心里很不是滋味。
     媳妇委婉的试图阻止婆婆:“娘,高低给孩子们留一口白米饭啊……”
     孙奎婆娘压低声对媳妇说:“这是咱家的财神爷!”
     “伺候好了,回头咱家顿顿都能吃上白米饭!”
     “啥意思啊?”
     儿媳妇不明就里,看着婆婆端着饭碗跑出灶房的身影,很是困惑。
     儿子这时也跟进了灶房,他是来帮老孙头舀米汤的。
     儿子对儿媳妇这压低声交待了几句。
     儿媳妇一听,顿时眼睛也雪亮起来。
     “孩他爹,这话作数吗?咱家稻田里那稻花鱼还能换成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狐狸 婚约(巴尔扎克) 简·爱 教师 老福赛特的印第安之夏 老姑娘 莉齐·利 吝啬鬼 欧仁妮·葛朗台 平凡人和他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