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高维度思考法:职场问题解决篇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科普学习 > 高维度思考法:职场问题解决篇

寻找身边的“自相矛盾”

书籍名:《高维度思考法:职场问题解决篇》    作者:细谷功
推荐阅读:高维度思考法:职场问题解决篇txt下载 高维度思考法:职场问题解决篇笔趣阁 高维度思考法:职场问题解决篇顶点 高维度思考法:职场问题解决篇快眼 高维度思考法:职场问题解决篇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高维度思考法:职场问题解决篇》寻找身边的“自相矛盾”,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最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表现为言行上的“自相矛盾”。只有采用“元视点”看待问题,才能发现类似的“自相矛盾”。反过来说,善于运用元思维则可以随时意识到自相矛盾的情况。

几乎所有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言”“行”不一致的情形。这是因为人们的“言”往往是“自己看见的世界”,而“行”则是“别人看见的世界”。也就是说,自己看见的世界与别人看见的世界通常会有很大的差距。

越是能够从“脱离自己”的视点审视自己的人,言行之间的差距就会越小。不过仍有很多人完全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在这种状态下看待自己,很难真正认清自己。

自相矛盾的例子有很多,例如:

批评别人“只会批评别人,提不出建设性意见”

在网上宣称“不能原谅那些在网上诋毁别人的人”

提出反对意见:“不要只提反对意见却拿不出替代方案!”

单方面要求对方“注意听别人的话”

写着“不要按说明书操作!”的使用说明书

认为“抽象化和一般化都没有意义”的一般化结论

建议别人“不要照单全收的听信别人的话”

一味强调“倾听的重要性”的演讲

抱怨“下属自己没能力却归罪于别人”的上司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年长者经常会说“现在的年轻人真是没出息”,这种说法简直可以称作典型的“非元思维”。与运用元思维的人处于相反状态的,就是常说这种话的人。

之所以说这些人“没有客观看待自己”,是因为以下几点都可以证明他们不具备元思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成见)。

把自己年轻时的情况束之高阁

任何时代都存在同样问题,却认为只有“现在的年轻人”和自己的时代是特殊的

没有意识到正是自己这一代人造就了现在的年轻人



以上这些发言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说话者自身并没有意识到这当中存在问题。

请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考虑是否还有其他“自相矛盾”的情况。

周围的人

自己



“元视点”的应用训练


正如前文对自相矛盾的介绍中所说的,用元视点思考,从更高的视点观察,便能发现矛盾。下面的例题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加深理解。

【例题】

什么职业“无法体会到顾客的感受”?

【解说】

小时候曾经听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是小学生之间的对话:

“我长大了想当水手,但是我不会游泳……”

“没关系,不用担心,我爸爸是飞行员,他也不会飞。”

这个对话很好地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自相矛盾”的结构。

还有一些情况虽然略有不同,不过在这个世界上,确实有一些职业“从结构上来说,无论如何都无法体会(或者无法经历)顾客的感受”。

例如:

妇产科的男医生

为穷凶极恶的罪犯辩护的律师等



【练习题】

请尝试列举一些“(从结构上来说)无法体会到顾客的感受”的职业(正如前文介绍的,以疾病或者罪犯为工作对象的职业都比较符合这个条件)。



如何做到“自知无知”


“自知无知”的概念据说是苏格拉底在古希腊时代提出的。

要做到“自知无知”,可以说是非常困难的。和洞察力一样,“没有洞察力的人”最大的问题在于“不知道自己没有洞察力”,也就是处于“不知无知”的状态。

有一点可以肯定,人们无法依靠别人的力量摆脱“不知无知”的状态。不过本书的读者大可不必担心,因为“不知无知”的人根本就不会去读书。读书的人说到底都是具有求知的好奇心的人。求知的好奇心就是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

下面通过例题来介绍具体的实践方法。

做到自知无知的方法之一,是在遇到无法理解或者与自己的价值观相反的事物时,不要认为“对方有问题”,而是尝试接受“有一些领域是自己所不了解的”这个事实。换句话说,这也是“改变对方”和“改变自己”的不同。

随时留意避免陷入“不知无知”的状态,便可以借此机会发现自己所不了解的领域。

【例题】

回想一些价值观与自己截然不同的人或事情,不要直接否定它,而是尝试考虑如何理解它,或者思考能否从中获得新的创意(代沟或不同文化间的差异都是比较简单易懂的例子)。

【解说】

例如最近人们经常谈论的“生病时用社交媒体向上司请假”等话题,最能体现出不同年代的人们相互沟通时出现的问题。其中的两方分别是批评下属“不懂事”的上司和“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的下属。

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在工作中的交流方式从电话变为邮件的“新旧交替时期”,也曾经出现过同样的情况。邮件问世之初,人们发邮件时常会加上一句开场白:“用邮件方式联系,请您谅解。”现在几乎没有人会这样说,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其实已经“不希望对方打电话过来联系”。

再继续向前追溯还会发现,商务联络方式从当面拜访变为电话沟通时也曾经出现过同样的情况。

也就是说,“烦琐的老方法等于正式且礼貌”与“高效的新方法等于随意且失礼”的观念对立,从过去一直重复至今。

新的价值观有助于我们发现自己是否已经陷入僵化的思维方式。这个简单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意识到,不同年代的人们之间的价值观差异,“或许只是自己还不了解而已”。

【练习题】

“代沟”和“文化差异”等不同价值观可能会让人做出“不可理喻的行动”,理解了这一点之后,再去思考一下,还有哪些情况也是首先质疑自己的常识更好一些?回想最近在工作场合或者身边发现的类似差异,试着去思考一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查理.芒格的投资思想 真相与错觉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逻辑 低增长社会:保护主义与反全球化危机的应对之道 1分钟物理 深度营养:为什么人类的基因需要传统饮食 获客 叛逆天才:拒绝一颗盲从的心,让自己闪闪发光 女配手握龙傲天剧本 女主她超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