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感官的盛宴:数字之眼看艺术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科普学习 > 感官的盛宴:数字之眼看艺术

阿尔伯蒂眼中的透视法

书籍名:《感官的盛宴:数字之眼看艺术》    作者:弗朗西斯科·马丁·卡萨尔德雷
推荐阅读:感官的盛宴:数字之眼看艺术txt下载 感官的盛宴:数字之眼看艺术笔趣阁 感官的盛宴:数字之眼看艺术顶点 感官的盛宴:数字之眼看艺术快眼 感官的盛宴:数字之眼看艺术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感官的盛宴:数字之眼看艺术》阿尔伯蒂眼中的透视法,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阿尔伯蒂的透视法应该与布鲁内莱斯基最初的方法大致类似。他在其著作《论绘画》中对该透视法的介绍有点模糊不清,令人疑惑。而且,他的书中也没有运用图表来加以阐释。我们将力图通过仔细研读其书中的原话并在脑海中重建视觉化图像,来阐释其方法:

透视法的基本概念(来源:FMC)

首先来看看我绘画的位置。我画了一个直角矩形,并认为它是一扇开放的窗户,我可以通过它看见我想画的事物。在此我依照个人喜好自行决定画中人物的大小。我将这些人物纵向划分为三个部分。这些部分在我看来与布拉乔这一衡量尺度成比例,用该衡量单位测量普通人的身高约为3个布拉乔。

佛罗伦萨布拉乔,又叫布拉佐,是传统的长度测量单位,约为一臂长,相当于58.4厘米。因此,根据阿尔伯蒂的描述,文艺复兴时期一个普通人的平均身高约为175厘米。

我将该直角矩形的底边以布拉乔为单位尽可能地进行划分。然后,在矩形内部我认为最好的位置标记一个点,该点占据了中央射线发射的位置,因此我将该点称为中心点。该点位置刚好合适,其与矩形底边的距离不高于我打算在此画的人物的身高。这样一来,观赏者和他所观看的人物会位于同一平面上。我用直线将刚才所说的该中心点与矩形底边的每个分隔点连起来。这些线向我展示出每一个横向分量如何在视觉上有近乎无穷的变化。

阿尔伯蒂画的直角矩形(来源:FMC)

据此,我们得以重构阿尔伯蒂的透视画法图,如下所示:

阿尔伯蒂的透视画法图(来源:FMC)

阿尔伯蒂的“窗户”所在的绘画平面π'与绘画平面π并不重合,是与之平行的。因此画作中的物体并不是真实尺寸,而是以特定的缩放尺度与实际大小成比例。该缩放尺度由画家在确定将用于再现该人物大小时所选定。始于画家眼睛点O并终结于基底ABCD的视觉锥体与绘画平面相切割,构成了一个梯形A'B'C'D'。点O在绘画平面上的垂直投射点为O',这也是阿尔伯蒂所描述的中心点。

阿尔伯蒂提出了如下方法来画横轴线:

我选定了一小块空间,在其内部画一条直线,并将该直线进行划分,划分的数量与划分该矩形底边时同等。随后,我在与中心点等高的位置置入一个点,并画直线将该点与每一个分隔点相连接。然后我随意地确定一个从眼睛到画作的距离,并在该横截面上画一条垂直线,来切割其所遇到的任一直线。……这样一来,这条垂直线与其他部分的交叉就形成了一系列横向分量。我用这种方式最终描绘了所有平行事物,也就是画作中以布拉乔为单位的方格。

大体上,我们可以将阿尔伯蒂的以上描述用如下图表示:

阿尔伯蒂方法的辅助画法(来源:FMC)

他画了直线A'D',并将其划分为与底边同等数量的部分。他在一定距离外选定了点P,即他希望观赏者所站立之处,并在此处设置了点O,该点等高于中心点与画作底边的高度距离。直线A'H和从点O到直线A'D'上各分割点的视觉连线的交叉点构成了横轴线之间的系列分隔,如下图:

横向分隔序列的转移(来源:FMC)

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系列分隔转移到画作上,从而得到如上图所示的格子地板。通过遵循实验方法,阿尔伯蒂提出,要核实所画之物是否准确无误,可以在其中一个小方格内画对角线,然后将其延伸,并检查该延伸线是否刚好与其他方格成对角关系。



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的透视画法


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在其著作《绘画透视学》(De Prospectiva Pingendi)中提到了阿尔伯蒂的透视画法并加以简化。皮耶罗没有像阿尔伯蒂那样运用辅助性绘画方式,而是将实物图和其投射呈现在一幅画作中,如下图所示:

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的透视法图(来源:FMC)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棒棒老师系列:会魔法的新老师 伴随孩子成长的小故事 爸爸妈妈我和她:童稚独白 爸爸妈妈家庭教育心理学 爸爸的游戏革命—玩出聪明孩子 聪明,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吃对了就能大大提高孩子的智力 成就孩子一生的50种心态 成绩单 超右脑开发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