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感官的盛宴:数字之眼看艺术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科普学习 > 感官的盛宴:数字之眼看艺术

焦点透视法

书籍名:《感官的盛宴:数字之眼看艺术》    作者:弗朗西斯科·马丁·卡萨尔德雷
推荐阅读:感官的盛宴:数字之眼看艺术txt下载 感官的盛宴:数字之眼看艺术笔趣阁 感官的盛宴:数字之眼看艺术顶点 感官的盛宴:数字之眼看艺术快眼 感官的盛宴:数字之眼看艺术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感官的盛宴:数字之眼看艺术》焦点透视法,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用绘画确切地再现人眼观及的实际景象并不是艺术家的唯一追求。与此相反,许多情况下,符号或叙事语言被给予的重要性远超现实主义。画家一方面要创作出一幅美妙的画作,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委托人的要求遵从某一特定功能目的。这些功能目的有可能是讲述故事、宗教仪式用途、解释概念或向某人致敬。只有出于最后一项功能,现实主义才可能帮得上忙,但作用也是有限的,因为在这层意味上,画家的主要目的是彰显人物的优点,特别是伦理德行方面的优点。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艺术家可以破格对人物的外貌进行艺术再造,改善其外表,或至少是掩饰其瑕疵。

在乔托时代,一切开始有了转变。在某种程度上,绘画的现代理念诞生了。画家在描绘故事的时候必须使其叙事可信。在描绘人物肖像时,必须寻求一定程度的外貌相似性。象征主义是服务于艺术家的,而不是刚好相反。就其现代意义而言,象征主义的目的更多是标志性的。当画家描绘圣约瑟(耶稣基督之母马利亚的丈夫)时,由于显而易见的原因,画家无法画出逼真的肖像,因此为其画了一根带花的权杖,以表示该人物就是圣约瑟。但是当描画其他有可靠相貌历史记录的人物,例如但丁·亚利基利(Dante Alighieri)时,就得借用现实主义手法了。

视角α看到的是距离d处的人像,随着人像与观赏者距离的增加,即d'增加,则视角α'有所缩小(来源:FMC)

自古以来,我们凭日常经验就知道,远处的物体应当比近处的物体看起来更小。艺术家们也是一贯这样操作的,试图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再现人眼所见的事物。透视画法表现形式可以在诸如庞贝古城湿壁画这样的例子中找到。事物大小的缩减被认为是与视野夹角有关。事物越远,这一视野夹角越小。

那时人们也能想到,当再现室内图时,所有与地板平行的视线都交会于同一点,所有与天花板平行的视线也交会于某一点。不过,他们不认为这两处交会点会在无限的远处重合,而是认为它们会处于同一条纵线上。位于意大利城市阿西西(Assisi)的圣方济各圣殿(basilica of St. Francis)中由乔托创作的系列湿壁画,就可以看出是基于这一焦点透视法的。

存在两个不同消失点的室内绘图(来源:FMC)

例如,在《圣方济各在教皇洪诺留三世面前讲道》(St.Francis Preaching Before Pope Honorius Ⅲ)这幅湿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出,全部场景被置于三扇拱门后面。教皇坐在其宝座上,占据着整幅湿壁画的中心位置。宝座的台阶并没有准确地与覆盖整个空间的拱门顶篷对齐。我们的视线会使我们怀疑画中的一些人物角色究竟是位于立柱前方还是后方。尽管如此,这依然阻止不了整幅壁画场景的和谐感。整幅壁画仍能表现出某种深度感和空间感,地板与天花板的视线交会于不同的点,不过仍然处于同一条纵线上。

乔托创作的《圣方济各在教皇洪诺留三世面前讲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棒棒老师系列:会魔法的新老师 伴随孩子成长的小故事 爸爸妈妈我和她:童稚独白 爸爸妈妈家庭教育心理学 爸爸的游戏革命—玩出聪明孩子 聪明,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吃对了就能大大提高孩子的智力 成就孩子一生的50种心态 成绩单 超右脑开发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