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感官的盛宴:数字之眼看艺术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科普学习 > 感官的盛宴:数字之眼看艺术

第一章 透视画法的诞生

书籍名:《感官的盛宴:数字之眼看艺术》    作者:弗朗西斯科·马丁·卡萨尔德雷
推荐阅读:感官的盛宴:数字之眼看艺术txt下载 感官的盛宴:数字之眼看艺术笔趣阁 感官的盛宴:数字之眼看艺术顶点 感官的盛宴:数字之眼看艺术快眼 感官的盛宴:数字之眼看艺术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感官的盛宴:数字之眼看艺术》第一章 透视画法的诞生,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布鲁内莱斯基的演示


“我叫万尼(Vanni),来自菲利波大师的画室。大师今天中午会在圣乔万尼教堂大门外等候你师父,特此派我前来告知一声。”

“你直接进去和我师父说吧,他就在书房里。往那边走,书房在露天庭院的另一边,一直走到有光的地方便是。”

万尼怯生生地敲了敲门,门内传来一声“进来!”万尼慢慢转动把手,打开门,门嘎吱作响。万尼一动不动地站在门口,手里拿着刚刚脱下以表致敬的帽子,低头盯着地板。

多纳泰罗(Donatello)放低了手中的报纸,抬起头,将万尼上下打量了一番,问道:“小伙子,有何贵干?”

“我叫万尼,在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的画室工作。大师让我来此请您于今日中午到圣乔万尼教堂大门外相见。”

“你知道他为什么让我去吗?”

“不知道。不过,我可以告诉您的是,来您这里之前我也向洛伦佐·吉贝尔蒂(Lorenzo Ghiberti)大师传达了同样的消息,待会儿还要去拜访卢卡·德拉·罗比亚(Luca della Robbia)大师的画室和其他几个地方。”

“那好,告诉菲利波大师我会赴约。”

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的邀请有些奇怪,不仅因为会面时间,他定的时间恰好在午饭前,一般所有画室都会利用这段时间暂停手头的工作并诵念《三钟经》,然后学徒们会与师父齐聚一堂,共进午餐,而且会面地也有点不寻常,他并没有邀请这些大师去他家里,而是约在公共场所,即当时尚未建成的大教堂广场洗礼堂的大门口。大教堂的修建工作已持续了一个多世纪,以当时的修建进度估计,还得耗费好几个世纪才能完成。

当时的佛罗伦萨还只是座未完全建成的城市。其多如牛毛的教堂中,多数都是砖砌外墙,不知出于什么原因都没有涂抹灰浆,随时间的消逝逐渐有所磨损。当时通过银行业或贸易新兴发家的大家族,例如帕齐家族(Pazzis)、美第奇家族(Medicis)、斯特罗齐家族(Strozzis)和鲁切拉伊家族(Rucellais)等,都修建了豪华的居所。各大家族还会互相攀比,一家比一家富丽堂皇,以彰显其筑于金钱之上的权力。

在多纳泰罗看来,菲利波这位同时代最有资历、知识最渊博的艺术家,以这种方式召唤各位艺术大师到这样一个地方,一定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宣布。

多纳泰罗从其住所步行到了会面点。他到达时,佛罗伦萨的钟声齐响,这也意味着正午之来临。这是1416年冬末一个寒风彻骨的日子,晴空万里。多纳泰罗走近后,看到了穿着显眼的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菲利波大师身边站着一名年轻学徒。这位个子高高、不修边幅的15岁小伙子虽不在他师父的画室做工,却与师父建立起了友谊,并赢得了城里其他所有艺术家的尊重,小伙子名叫托马索·迪乔瓦尼(Tommaso di ser Giovanni),人人都称呼他为马萨乔。万尼,也就是被派去发布邀请的小伙子,也在现场,站在他师父菲利波的身后,旁边立着一个木箱。菲利波微笑着,身穿一袭蓝色呢子长袍,以抵御冬天的寒冷,头裹一顶鲜红的帽子,看起来更像是完全裹住头发的头巾,尾端悬垂于身后,这种类型的头饰并不少见,而且在多纳泰罗看来还有些过时。多纳泰罗一边在心中琢磨菲利波的穿着,一边站到年轻的托马索身边。在几名年轻人的环绕下,一旁的菲利波看起来比寻常人更显矮小。

艺术家相继应邀而来,互相打完招呼,满怀期待地等着。布鲁内莱斯基慢条斯理地开腔了。他带着一股子已习惯于教导他人并给予解释的典型腔调,一字一顿,从而给足听话者思考的空间,还时不时环顾四周,以确保听话者都在聚精会神地听,且都理解了他讲话的内容。

“我将各位召集至此,是为了给大家展示一下我最近几个月一直在做的一个东西。大家知道,多年来,我一直在研究如何将画作中所呈现的内容像现实一般展现给观赏者。通过运用我的几何研究和其他数学知识,我发现了一种绘画方式,可以使画家完美呈现画中之事物,并且如果能够娴熟、雅致地运用色彩和阴影的话,任何观赏画作之人都难以将其与现实加以分辨。

“我带的这个木箱中所藏之物便能够证明我所说的绘画技巧,接下来我将向各位展示,这种方法的确奏效。”

所有人都下意识地朝菲利波所指的方向看去,目光落在由万尼守护的箱门紧闭的木箱上。菲利波仍旧静静地等着,周围人也互不说话,各自忖度着这只神秘的箱子里到底装着什么东西。

人群围成圈,站在紧挨主门的台阶旁,等待着聆听大师接下来的话语。这时,大教堂的神职人员打开了教堂的两扇正门,从门外可以看到里面的洗礼堂。

同时,布鲁内莱斯基走近箱子,让手下人将其打开,从箱子里取出一块约50平方厘米的画板,画板上是他画的佛罗伦萨圣乔万尼教堂洗礼堂,也就是众人此刻所处的位置。画作呈现的是站在圣母百花大教堂门廊内所见的该建筑的内部。

画作如此精细雅致,画面上黑白相间的大理石的色彩运用如此娴熟,没有任何一位细密画画家能够画得比这还好。洗礼堂的外墙和从观景点能看到的广场区域都在作品中有所呈现。在大教堂穹顶接触天际的地方,布鲁内莱斯基运用了锃亮的银色,从而呈现出真实的天空质感,甚至还能看出穹顶上云朵的随风飘移感。

布鲁内莱斯基将画板举起,展示给每个人看,让大家都能仔细看个究竟。他问众人是否看出了任何玄妙之处,并再次绕场一圈将画板展示给人群查看,但没有一个人说话。

最后,还是马萨乔开口说道:

“大师,毫无疑问,这幅画创作精良,美轮美奂。不过我想提出一点,我注意到,您犯了一个小错误,不过这并不影响画作的高品质。我注意到在您的画作中,圣赞诺比圣迹的圆形石柱位置恰好与实际位置相反,我们从这里都可以看到这一点。弥塞里科耳狄亚的雕像也与实际位置相反。是不是当您将实物素描草图誊到画板上时,没有意识到正反面反了?”

圣母百花大教堂大门前的圣乔万尼洗礼堂,布鲁内莱斯基曾在此进行“演示”(来源:FMC)

布鲁内莱斯基静静听着马萨乔的观点,笑而不语,这正是他所期待的回应,但他并没有打断这位年轻人的发言,而年轻人也因为意识到指出了大师画作的瑕疵而逐渐面露尴尬。

菲利波最后说道:“这正是我期待的答案。其实,我在画板上把洗礼堂的左右两面调换了,就像是镜像一样。但这并不是个失误,而是我有意为之。我的朋友们,这正是我接下来要为大家演示的实验的一部分。

“还有,你们再看看我在画板上开的这个小孔。从有画像的这一面看过去孔很小,差不多只有一颗小扁豆那么大。但从背面看过去,这个女士草帽形的开口有一枚达克特币那么大。我设计这个孔的目的是让观赏者通过孔洞透过画板向外看。画家在作画时必须注意让观赏者通过这个孔看到的画作的实景呈现的高度、宽度和距离与画作的高度、宽度和距离一致。”

随后,布鲁内莱斯基转向多纳泰罗说:“你来,用右手拿着画板,将画板背面正对自己。站在大门的中央,往圣母百花大教堂里走两步,眼睛通过小孔来观看洗礼堂。告诉我,你看见了什么?”

“我看见了洗礼堂,师父,还应该看见其他的东西吗?”多纳泰罗回答道。

布鲁内莱斯基正在进行将其名字载入史册的“演示”(来源:FMC)

布鲁内莱斯基笑着说:“现在左手拿着这面镜子,手臂尽可能往前伸,使镜子刚好遮住洗礼堂,并将其从一侧移动到另一侧。告诉大家,现在你能看见什么?”

多纳泰罗沉默了一阵,惊叹不已。当他的手臂尽量像布鲁内莱斯基说的那样伸展,随着镜子移动时,镜子遮住洗礼堂的那一部分与镜子反射出的大师画板上画像的一部分正好重合,天衣无缝。镜中反射的教堂画像与教堂的实际图像完美接合,从两个不同的来源形成了同一个物体的一幅连续视图,镜子仿佛不存在一般。

多纳泰罗几乎找不到合适的言语来将这一切解释给他的朋友们。见多纳泰罗露出惊讶的表情,其他人也蠢蠢欲动,想要亲自一探究竟。画像和镜子在人群中不断传递,人们发出阵阵感叹。轮到年轻的托马索时,他观看了一会儿,然后说道:“师父,现在我明白您为什么在绘画圣殿时将左右两边对调了。当您的画作反射在镜子中时,一切又恢复到原来的模样了。小孔的目的在于固定观赏者的视角。我还注意到了另外一点,通过伸直手臂来将镜子举起形成的眼睛与镜子之间的距离按画板上绘画的比例缩放的话,是与我们的观看点和实际教堂的距离等同的。”

布鲁内莱斯基的脸上泛出光芒。

“完全正确!”他几乎大喊起来,“这就是逻辑推理的关键。正如你们看到的那样,我的绘画与实景图几乎难以区分。亲爱的朋友们,我已发现了一种简单的方法来以完美比例呈现肉眼所及的一切事物,从而使观赏者能够看见画家绘画时看见的景物。并且,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这种方法是受到数学定律的支配的。”

他最后的这句话无疑是最让大家惊奇的。

“从今往后,任何希冀于献身绘画艺术的人都得学习欧几里得,并且还要在先前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学习透视画法这一精妙技术。任何想要成为真正艺术家的人同样也应当热衷于阅读及学习古代圣贤,并且与其他有修养的人士一样,从已学知识中产生新的灵感。”

通过以上这些记录,我们再现了艺术史和数学史上的关键时刻之一,这一刻是两条历史线索的交会处。在本书中,我们将会看到这并不是这两大领域交会的唯一时刻。

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是“人工远近画法”或叫“数学透视画法”之父,这种画法与欧几里得研究的“自然远近画法”或叫“光学透视画法”正好相反。不过,布鲁内莱斯基并没有将其方法加以记录。出身于富商和银行家家庭的艺术家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Leon Battista Alberti)1401年由于政治原因被驱逐出佛罗伦萨。多年以后,当他重新回到这座托斯卡纳地区的首府城市时,加入了当地的人文主义者圈子,并与当时最耀眼的艺术家建立了友谊,其中包括多纳泰罗、吉贝尔蒂、卢卡·德拉·罗比亚,以及最重要的布鲁内莱斯基。1435年,阿尔伯蒂完成了巨著《论绘画》(On Painting),并以该著作向布鲁内莱斯基致敬。这部巨著首次记录了运用数学透视画法进行绘画的技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棒棒老师系列:会魔法的新老师 伴随孩子成长的小故事 爸爸妈妈我和她:童稚独白 爸爸妈妈家庭教育心理学 爸爸的游戏革命—玩出聪明孩子 聪明,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吃对了就能大大提高孩子的智力 成就孩子一生的50种心态 成绩单 超右脑开发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