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佛是一棵树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古典文学 > 佛是一棵树

第56节:持戒(7)

书籍名:《佛是一棵树》    作者:房放
推荐阅读:佛是一棵树txt下载 佛是一棵树笔趣阁 佛是一棵树顶点 佛是一棵树快眼 佛是一棵树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佛是一棵树》第56节:持戒(7),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日本企业就像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宗教,都具有自己的宗教思想,企业最高领导者就是教主,他为实施自己的教义,不断向他的教徒传播他的经营哲学,企业员工则是一群宗教的狂热信徒,为维护他们的信仰,可以舍身取义,这也不难想像日本企业为什么能够在全世界取得令人难以想像的成绩。

或许你会觉得日本企业的成功,其中隐含着其民族精神的特殊性,并不一定放之四海而皆准。或许你会觉得西方企业的成绩是因为上帝的“恩惠”,谁叫他们离上帝生活得近一些呢。而我们历史上的辉煌,要远远大于他们现今的骄傲。

无论过去、现在、未来,在任何时间段,随便什么环境下,企业想要发展,必要的条件就是团结和凝聚。所以我们需要的,是一种信仰。一种为自己负责的信仰,一种去做正确事情的信仰;一种渴望成功的信仰。

话说一位小和尚坐在地上哭,满地都是写了字的废纸。“怎么啦?”老和尚问。“写不好。”老和尚捡起几张看:“写得不错嘛,为什么要扔掉?又为什么哭?”小和尚继续哭:“我就是觉得不好。我是完美主义者,一点都不能错。”

老和尚拍拍小和尚:“问题是,这世界上有谁能一点都不错呢?你什么都要完美,一点不满意,就生气,就哭,这反而是不完美了。”小和尚把地上的字纸捡起来,先去洗了手。又照照镜子,去洗了脸;再把裤子脱下来,洗了一遍又一遍。

老和尚问:“你这是在干么啊?你洗来洗去,已经浪费半天时间了。”小和尚说:“我有洁癖!我容不得一点脏,您没发现吗?每个施主走后,我都把他坐过的椅子擦一遍。”“这叫洁癖吗?”师父笑笑,“你嫌天脏、嫌地脏、嫌人脏,外表虽然干净,内心反而有病,是谓不洁净。”

小和尚要去化缘,特别挑了一件破旧的衣服穿。“为什么挑这件?”师父问,“你不是有洁癖吗?”小和尚有点不服气道:“您不是说不必在乎表面吗?所以我找件破旧的衣服。而且这样施主们才会同情,才会多给钱。”

师父瞪起了眼睛:“你是去化缘,还是去乞讨?你是希望人们看你可怜,供养你?还是希望人们看你有为,透过你度化千万人?”

老和尚圆寂了,小和尚成为住持。他总是穿得整整齐齐,拿着医疗箱,到最脏乱贫困的地区,为那里的病人洗脓、换药,然后脏兮兮地回山门。他也总是亲自去化缘,但是左手化来的钱,右手就济助了可怜人。他很少待在禅院,禅院也不曾扩建,但是他的信众愈来愈多,大家跟着他上山、下海,到最偏远的山村和渔港。

小和尚说:“师父在世的时候,教导我什么叫完美。完美就是求这世界完美;师父也告诉我什么是洁癖,洁癖就是帮助每个不洁的人,使他洁净。师父还开示我,什么是化缘,化缘就是使人们能手牵手,彼此帮助,使众生结善缘。至于什么是禅院?禅院不见得要在山林,而应该在人间。南北西东,皆是我弘。”

戒律,在我们的心中,天地,在我们的眼中,你有没有信仰不要紧,你信仰什么也无所谓,因为人生重要的并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注1:周叔迦(1899—1970),字志和,笔名云者等,秋浦(今安徽东至)县人。周馥后代。建国后,被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1956年起,任中国佛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同年,被印度摩阿菩提会推为终身会员,是我国著名的佛教专家和学者。

1970年病逝,著作有《中国佛教史》、《唯识研究》、《法华经安乐行义记》和《因明学》等。

注2:鸠摩罗什(公元343-413年),中国佛教史上杰出的翻译家。其祖原籍印度,世代相国。罗什译经,质量优良。他不直译,而是采取不害原意的办法进行意译,一千五百多年来,为佛徒所喜读,他所翻译的经文,篇篇都是文笔流畅,内容深入浅出,使人读后易懂易记。鸠摩罗什是我国佛教史上赫赫有名的三大翻译家中最早的一位,另外两位是真谛和玄奘。

他为中国佛教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研究佛学,先小乘,后转为大乘,尤其着重弘扬龙树、提婆的般若性空学说。《中》、《百》、《十二门》三论的译出,为后世嘉祥建立“三论宗”奠定了基础。故罗什可称为三论宗的远祖。

鸠摩罗什的一生不仅对于我国佛教思想的发展有重大影响。而且他那高深的中文造诣,通过经文的翻译传播,对于扭转当时士大夫们片面追求辞藻华丽的形式主义的文风,也起了革新进步作用。

鸠摩罗什的活动,对于我国文学和哲学的发展,也有很大影响。在文学方面,他翻译了很多文艺性很强的佛经。在他译的《维摩诂经》里,有许多绝妙的借物言情的文艺作品;他翻译的《杂譬喻经》里讲了好多小故事,是一部通俗的民间文学汇集,《大乘庄严论》的文章,结构也初步具备了短篇小说的规模。这些东西介绍过来以后,对于我国文学,特别是口语化的通俗文学的发展,有很大贡献。他的影响,我们从后来的变文、俗文、小说、弹词甚至戏曲中都可以清楚地找到痕迹。

注3:《佛遗教经》,又称《遗教经》、《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佛垂涅槃教诫经》、《佛临涅槃略诫经》。一卷。后秦鸠摩罗什译。

遗教,又作遗法、遗诫、遗训、遗告、遗化。是指佛陀临涅槃时所说的教法。本经是佛陀临入涅槃时,为后世佛弟子所说的最后教法,因此特称为《佛遗教经》。与《四十二章经》、《八大人觉经》合称为佛遗教三经。

注4:加藤大观是真言宗的和尚,却并非从小出家。他在寺院长大,做过刺绣工人。后来因一场大病,致使不能行走站立,时达三年。大概是因为信仰的缘故吧,笃信佛法的他又奇迹般地能够站立起来,由此,他投入佛门。和一般的信徒不同的是,他有那样的人生经历,所以对佛的信仰格外诚笃。只是他没有自己的寺院,也不靠佛事维持自己的生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永不放弃自己 做有出息的孩子 赢在起点的哲理 二十几岁,决定你的一生 赢家 迎头撞上心理学 应该这样表达你自己 耶稣的真实王朝 姚依林—百夕谈 洋人旧事:影响近代中国历史的外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