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佛是一棵树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古典文学 > 佛是一棵树

第30节:悲无量心(2)

书籍名:《佛是一棵树》    作者:房放
推荐阅读:佛是一棵树txt下载 佛是一棵树笔趣阁 佛是一棵树顶点 佛是一棵树快眼 佛是一棵树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佛是一棵树》第30节:悲无量心(2),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二、宽恕别人,解放自我

有位老喇嘛喜欢在一块平坦的大岩石上面打坐,俯视一泓宁静的潭水。然而,就在每次诚挚地开始祈祷、盘起双腿、调好坐姿的当儿,他就会瞥见昆虫在水里无助地挣扎。一次又一次地,他撑起他吱吱作响的老迈躯体,将那微小的生物送到安全地方,才又再坐回他的岩石座上。因此,他的禅修就是如此,日复一日……

他的师兄弟们——一些虔诚的修行者,他们每天也都会到那片荒芜人烟的地区,在岩石峻谷和山洞内独自打坐,他们终于发现老喇嘛几乎不曾安静地坐着。事实上,他禅坐的时间都花在把虫子从小池里捞出来。虽然救护一个无助的生命,不论其形体的大小,是理所当然的。但一些喇嘛有时会想:如果老喇嘛到别处静坐,远离这些令他分心的事,他的禅定功夫可能会更好些。有一天,他们终于向他表示了关怀。

“到别的地方打坐,入甚深禅定,整日不受打扰,不是更能获益?这样您不就可以更快地证悟?如此一来,就能救度所有众生从轮回的苦海中解脱。”有一位道友告诫老喇嘛。

“或许您还可以闭著眼在池边打坐。”另一位僧友建议。

“如果您在打坐时不断地站起、坐下,反复不下数百次,您如何能开展完全的宁静和甚深如金刚般的定力?”一位年轻的学僧比其他师兄更有勇气,更机智地质疑他。

这位尊贵的老喇嘛很仔细地听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却没说什么。当所有人都阐述了各自的“智见”后,他很感激地向大家敬礼,说道:“师兄弟们,诚如你们所说的,如果我整日坐着不动,我的禅定功夫一定会更有结果。但是老朽如我,我也曾一再地发愿要将此生此世(和所有的来世)服务救护他人,我又怎么能够闭上眼睛、硬起心肠来祈祷并吟诵大悲观世音利他无私的心咒,却任由无助的小生物溺死在我眼前而不顾呢?”

对这么一个简单又谦虚的问题,竟使那群喇嘛没有一个人知道该如何回答。

把悲无量心放在工作中去理解,就是我们常说的同情心。能互相体谅、容忍,表现一分宽心、爱心,即是悲心。其实这正是团队合作的根本,假如没有这样的心态,再强的人力资源搭配,也是徒劳,一到关键时刻,就会显现出一盘散沙的本来面目。

职业生涯与人生相比是短暂的,你可以简单的计算一下,一生当中真正用来工作的时间可能只有短短的十几年,所谓的职业理念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形成、发展、渐渐消亡,你还没理解透彻,甚至还未来得及应用于现实,这段生涯就快接近尾声。工作中的人们来来往往就像天气变化一样无常,你可以随手翻翻你的名片簿,如果你有时间挨个打打电话,试试看还有多少名片的主人依然不变。

这些职务仍然存在,但是坐在这个职位上的人早已旧貌换新颜。如此,对公司的长期忠诚正在逐渐的消失,但是同时,短期的“忠诚”更加强烈。毕竟我们处在激烈的竞争之中,你只能希望赚更多的钱去买房买车,去找到所谓的爱情。这种短暂的“忠诚”其实就是一种短暂的“租赁”关系,你出租你的“肉体”而并非你的感情。事实上你可能从未对工作投入过多的感情。

不过这究竟不同于最基本的商业天条,你不要指望用最少的投资去换取最大的回报,事实上你付出多少就会回报多少,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雇主们。员工和老板之间如果没有相互宽容、体谅的同情之心,一开始就会注定你们的合作关系不会长久。当然单方面的付出没有任何的意义,如果你一直在跳槽,就不要抱怨为什么遇不到一个最理想的BOSS,是你自己不会玩这个“游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永不放弃自己 做有出息的孩子 赢在起点的哲理 二十几岁,决定你的一生 赢家 迎头撞上心理学 应该这样表达你自己 耶稣的真实王朝 姚依林—百夕谈 洋人旧事:影响近代中国历史的外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