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樊登讲论语:学而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古典文学 > 樊登讲论语:学而

不如丘之好学也:孔子感叹“好学不易”

书籍名:《樊登讲论语:学而》    作者:樊登
推荐阅读:樊登讲论语:学而txt下载 樊登讲论语:学而笔趣阁 樊登讲论语:学而顶点 樊登讲论语:学而快眼 樊登讲论语:学而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樊登讲论语:学而》不如丘之好学也:孔子感叹“好学不易”,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十室之邑”是指大概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孔子说,在这个范围里,一定有人和他一样能够做到忠和信。“不如丘之好学”,意思是在这样的一个小村子里,最好学的可能就是孔子了。

孔子是不是自吹?他为什么敢这么肯定自己好学这件事?

我们要注意,孔子从来没有夸耀自己是圣人,他甚至没有说过自己做到了中庸,也没有说过自己是仁人。他是一个很谦虚的人,中庸也好,仁也好,都是他终其一生所追求的境界,他从未表示自己已经达到了。但是孔子为什么经常说自己好学呢?比如“下学而上达”“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不如丘之好学”……

孔子强调的是好学本身。一个人,无论境界高低,都可以追求好学,好学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孔子能够肯定地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的人,不懂就问,追求“一事不知,儒者之耻”。孔子不是夸耀自己的境界高,只是向大家强调,好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因为在孔子看来,忠、信都不是很高的境界。一个老实巴交的人完全可以做到忠、信,但为什么他一生当中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因为他有懒惰的一面。他也许非常勤劳,黎明即起,下地干活,忍受弯腰驼背、风吹日晒,但就是不愿意学习,不愿意动脑子,不愿意改变。

要知道,学习、动脑子、改变,是对自我人格的挑战。

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才愿意努力学习?是对自己产生不满,觉得自己的状态不够好,才愿意去学。如果一个人很自得,觉得自己“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满足于当下,看不到自身的不足,就不会有学习的动力。

职场上也是一样,很多人能够做到忠、信,工作十分勤勉,但就是不愿意自我批判,不愿意主动学习、思考。这就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很多人的人生陷入了“不好学”的泥潭,从此停滞了。

孔子讲这句话不是自吹,而是感叹好学之不易。

有人说,孔子所处的时代,人生下来就是当农民,没有学习的条件,像孔子这样的知识分子是很少的,更别提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了。那在我们当下,学习的环境已经足够好了,我们能够做到好学吗?

其实,在当下,很多人看起来都在努力地学习,报各种班,但如果报班只是为了能够混到一张文凭,拿到一张证明,或者抱着“别人在学,我也要学”的心态,这不叫好学,这跟种地是一个道理。别人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这是思维上的懒惰,是随大溜。

真正的好学,是像孔子这样,遇到问题爱思考,有好奇心,有求知欲,做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去报班不叫好学,考分高也不叫好学,只有“乐之”“不亦说乎”,才叫好学。

我讲《次第花开》的时候,有人问作者:我觉得学不学佛无所谓,只要我做个好人就行了。这话听起来挺有道理,但作者回答:这个说法没有错,你想做个好人我当然很高兴,但你首先得知道什么叫好人,好人是有一系列标准的。当你自以为是个好人的时候,你往往并不是一个好人。

从这句话中,我们就能看出学和不学的区别了。你看,如果不学习,你可能连做个好人的资格都没有,因为你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好人;不学习,我们局限在自己人生的视线和格局之内,永远没法突破。

这句话,是孔子苦心地教导我们,要真的对人生充满好奇心,努力地学习,努力改变自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敏捷人才:选拔未来顶尖人才的9个步骤 从自己开始:变革者的思维导图 魏西里探案集 从思维开始重塑PPT能力 京都的正常体温:哲学家写的城市指南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 一个煤炭企业的传奇发展史:黑金红流 佛是一棵树 永不放弃自己 做有出息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