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樊登讲论语:学而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古典文学 > 樊登讲论语:学而

唯恐有闻: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新鲜事物

书籍名:《樊登讲论语:学而》    作者:樊登
推荐阅读:樊登讲论语:学而txt下载 樊登讲论语:学而笔趣阁 樊登讲论语:学而顶点 樊登讲论语:学而快眼 樊登讲论语:学而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樊登讲论语:学而》唯恐有闻: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新鲜事物,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唯恐有闻”正是出于此。

这句话的意思是,子路一听到好的观点和说法,就马上去做,并且在还没做到位时,不会再去听新的学问。

子路是直性子,动作快,效率高,老师一说就立刻行动,但是他“唯恐有闻”,就会出现这样的态度:我宁肯不学习,也不想再接受新的事物和思想,先等我把之前学的东西吃透再说。

在《论语》中,与之对应的内容是子路问孔子“闻斯行诸”,意思是,我听到了,是不是就要去做。

孔子说:你的父亲和哥哥都在,你凭什么听了就去做?劝他谨慎决定。而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对冉有的回答是:你听到了,就赶紧去做吧。子路是急性子,做事火急火燎;冉有是慢性子,思虑太多,行动力差。面对性格截然不同的学生,孔子有完全相反的回应。

子路的心性还需要不断地磨炼。当我们知道了一件事情后,如果立刻就能做到,那它未必是一个多么高级的追求;高级的追求,往往是需要用一辈子慢慢琢磨、慢慢尝试、反复练习的。很多事情到了最后,我们甚至会发现自己只做到了一点点。

而子路的特点,是希望一听到就能够做到。

在“樊登读书”,我有时候会看到这样的留言:“为什么我听了这本书,生活没有改变?”“为什么我按照这本书中的方法去做了,但是没有多大效果?”我想告诉大家,这是因为大家太急了。有的习惯是你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养成的,而你此刻却期望着听一本书,你的人生就突然变好,哪有那么便宜的事?

所以,当你听到某个道理或者方法很好的时候,你需要慢慢做,慢慢琢磨,慢慢练习。在这个过程当中,你还可以继续学习其他更好的道理和经验。一点一点来,不要想着立竿见影、立地成佛。

从行动力的角度看,子路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是他心浮气躁,没办法像颜回那样学到更多的东西,领悟更多的道理。

创业者中也有很多类似的例子。有个在大公司任职的朋友说,他的老板有一段时间迷上了外出学习,每次学完归来,先和大家分享自己学的知识和经验,然后马上在公司搞改革。一开始大家也很兴奋,觉得老板进步了,懂得拥抱变化;后来慢慢地麻木了;到最后,大家都感到恐惧、焦虑,一天到晚改来改去,事情到底应该怎么做?这就是典型的“闻斯行诸”。当一个人缺乏自己的判断,没有独立的见解,不经过深思熟虑,听到了就立刻行动时,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

孔子观点的核心还是中庸之道。一个人听到很多有用的道理,但像冉有一样,琢磨来琢磨去,迟迟不行动,肯定不行;一听到就去做,发现不合适再朝令夕改,像子路一样,也不行。

中庸之道是你要有自己独立而清醒的判断,要有耐心,同时还要果敢,将这些能力综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合格的学习者。

孔子教育这些性格完全不同的学生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

子路急性子的背后,是不急于闻而急于行。对他而言,“听”和“做”这两件事是相互割裂的,这完全不同于王阳明的境界。王阳明说知行合一,但是子路却将这两件事完全分开了,把闻和行对立起来,因此便产生了“唯恐有闻”——再有道理的事情也别跟我说了,眼下的事情我还没做好呢,再说我就乱了。

我们要把握好闻与行的度,不要让自己成为子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敏捷人才:选拔未来顶尖人才的9个步骤 从自己开始:变革者的思维导图 魏西里探案集 从思维开始重塑PPT能力 京都的正常体温:哲学家写的城市指南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 一个煤炭企业的传奇发展史:黑金红流 佛是一棵树 永不放弃自己 做有出息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