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樊登讲论语:学而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古典文学 > 樊登讲论语:学而

仁者安仁:如何应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书籍名:《樊登讲论语:学而》    作者:樊登
推荐阅读:樊登讲论语:学而txt下载 樊登讲论语:学而笔趣阁 樊登讲论语:学而顶点 樊登讲论语:学而快眼 樊登讲论语:学而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樊登讲论语:学而》仁者安仁:如何应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我非常喜欢这句话,这句话给过我很大的激励。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约”是困顿的意思。一个不仁的人,无法长期待在困顿的环境之下。如果生活变得很糟糕,他为了摆脱困境,将无所不用其极,做很多冒险的事。“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就是这个道理。

“不可以长处乐”:不仁的人,无法长久地安于好的环境。当他过上富裕的生活后,时间一久,就有可能会陷入小人得志或者乐极生悲的境况中。

为什么一个不仁的人,穷了也不行,富了也不行呢?原因很简单,不仁的人,他的内心是为外物所役的,他高兴与否、幸福与否,都取决于外在的物质,取决于外人的评价。

当他待在一个美好的环境中时,时间长了,便会麻木,体会不到这份美好的来之不易,就开始“作”。很多一夜暴富的人后期反而变得越来越不幸,就是这个道理。比如《幸福的方法》这本书里讲到,有人中了彩票以后,生活却越来越糟糕,原因就是太多的钱会突然之间击溃一个人生活的惯性。

同样,让不仁的人待在一个很糟糕的地方,过穷苦的生活,他也无法坚持下去,会做一些非常危险的事情。

这句话反过来也是成立的。仁者既可以“久处约”,也可以“长处乐”,“约”和“乐”都只是外在的状况,这无法影响他内心的平静。仁者不为外物所役,有自己的天命和自己的理想,如同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无论在多么简陋的环境里,哪怕肚子都填不饱,他都能够每天开开心心地生活,追求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

宋儒曾研究孔、颜之乐到底是什么。孔子和颜回两个人,为什么在那么糟糕的生活环境下还能那么欢乐?再比如富有的子贡,如何做到富而不骄、富而好礼?无论外在发生多么巨大的变化,让他们变得极度贫穷或者极其富有,他们的内心都分毫没有动摇。

反思当下的生活,人们大都生活在“不可以久处约”也“不可以长处乐”的状态里。扪心自问,我们一年中有多少天是发自内心地感受到快乐的?很多人工作的时候总期待放假,处于假期中又觉得无法忍受平淡的生活,必须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真的去旅行了,一路上却开始抱怨,觉得舟车劳顿,旅途似乎没有想象中的浪漫,恨不得赶紧回家。

当我们能够学会求仁,去求不被外物所役,去求自己能够有一个天命与理想时,就能真实地体会到生活的快乐,这种快乐是恒久的,无论贫富,都不会消散。

接着,孔子说:“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仁者以仁为安身立命之根本,即便粗茶淡饭,也能安住于仁的当下。在仁者眼里,哪怕环境再恶劣,也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他看一个地方好不好,不在于是否富丽堂皇、是否环境优美,重要的是这个地方能不能让自己内心平静。

“知者利仁”存在多种不同的解释。

可以理解为智者以仁行利。智者能够将仁发挥出更大的价值,运用仁帮助更多的人。

可以理解为以利养仁。一个人就算生活富足而美好,能够“长处乐”,他依然应该用仁来修炼自己的品行。

还可以理解为智者对仁有利。智者可以为仁赋能,在仁这件事情上能有更多的发挥,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使得仁的边界不断地扩充。因此,孔子说“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此处,我要给大家推荐一本书——《自尊》,将仁和不仁做出心理学的界定。

《自尊》讲到,拥有较高的自尊水平的人,接近于孔子所说的“仁者”,他有着稳定的高自尊,无论外在的环境如何变化,对其影响都不大,他能够愉快地生活。如果一个人处于低自尊的状态,他就会活得很痛苦,他对自己的评价、对生活的感知,完全取决于外在环境的变化和反馈,这就是“不仁”的状态。

我们可以用孔子的这句话来自省,努力做一个既可以“处约”,也可以“处乐”的人。人生起起伏伏,生活有好有坏,用作家麦家老师的话,叫“人生海海”。说不清你什么时候会过上好的生活,什么时候又会忽然跌入谷底。

既然如此,就不要陷入其中。生活充满着不确定性,这并不可怕;无论生活好坏,都不接受,那才最可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敏捷人才:选拔未来顶尖人才的9个步骤 从自己开始:变革者的思维导图 魏西里探案集 从思维开始重塑PPT能力 京都的正常体温:哲学家写的城市指南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 一个煤炭企业的传奇发展史:黑金红流 佛是一棵树 永不放弃自己 做有出息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