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樊登讲论语:学而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古典文学 > 樊登讲论语:学而

每事问:请永远葆有好奇之心

书籍名:《樊登讲论语:学而》    作者:樊登
推荐阅读:樊登讲论语:学而txt下载 樊登讲论语:学而笔趣阁 樊登讲论语:学而顶点 樊登讲论语:学而快眼 樊登讲论语:学而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樊登讲论语:学而》每事问:请永远葆有好奇之心,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这段话描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太庙是君主的祖庙,而鲁国是武王伐纣后分封土地时周公旦的封地,因此,鲁国的太庙就是周公旦的庙。

“子入太庙,每事问”,孔子进入太庙,什么事都问,比如问这个叫什么,那个叫什么,这件事该怎么做,那件事该怎么做。

就有人在背后议论:“大家都说说,这个鄹人的孩子知礼吗?”

孔子的父亲做过鄹地的邑大夫,当时人尊称他为“鄹人”,称呼孔子为“鄹人之子”。孔子名声很好,大家都认为孔子是知礼的。

孔子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我们可以据此推测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这个故事应该是发生在孔子三十岁以后,此时的他大概已经开始走入政坛,有了一定的名声,否则的话,谁会把一个人叫“鄹人之子”呢?只有此人有一定名声,别人对他的身份有一定的了解,才会去议论他、质疑他,说他到了太庙,什么都不懂,什么都要问。

有人把这些闲话告诉孔子,孔子的回应是“是礼也”。

“是礼也”有如下可能。

第一种可能是孔子真的不知道。

孔子此前没有进过太庙,这是第一次。我想,一个人就算在书上读到了再多的东西,到了实际的环境中也不一定会掌握所有的细节。假设我们手里有一本雅典神庙的说明书,书里将雅典神庙中的建筑、摆设、祭台、烛火等一一呈现出来了,告诉你神庙里的大柱子是怎么来的,神像的尺寸是多少,是什么材质的……一切似乎都面面俱到。但你看完说明书以后,到了雅典神庙,就真的什么都懂了吗?你到了神庙里,会觉得“这些我都知道,这是书里的内容”吗?并不会。

哲学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思想实验。

玛丽从小生活在黑白的房间里,一直长到了三十岁都没有见过彩色——墙面、地板、桌子、窗帘……一切都是黑白的。

其间,玛丽一直在学色彩学,学习红色是什么,红色的光谱是什么,红色会给人带来怎样的感觉;蓝色是什么,绿色是什么……只是她从未亲眼见到过这些颜色。

三十岁生日这天,玛丽从房间里走出来,她终于看到了红色。请问,玛丽还能不能够学到新的东西?她已经在书上学完了关于色彩的所有知识,但当她第一次真正见到彩色时,她还会有新的感觉吗?

她应该不会一脸淡漠地说:“噢,这是红色啊,我早就知道了。”她大概需要好长时间来反应,可能会问:“这真的是红色?”她会很兴奋,感到很震惊,而且可能会长久地陷入思考中,无法真正确定。

孔子作为一个从鄹地来的年轻人,第一次进太庙,对于很多事情会感到很新鲜、很陌生,所以他对每件事都要确认一下。比如有的事情虽然在书上读过,但进了太庙之后,他终于能确认这件事情是真的了,他觉得书上读到的知识终于能在现实中验证了,因此感到兴奋、雀跃。

为什么很多人不问?不问,并不是觉得自己都懂了,而是生怕别人看出来自己不知道,只好不懂装懂、闭口不提。很多人在职场中就是抱着这种态度,总怕丢面子,什么都不敢问,结果常常做错事。

孔子认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才是礼,而且最重要的是,关于礼仪的事情是绝对不能搞错的。对于礼仪,不同的地方要求不一样,所以必须详细地问明白。

第二种可能是孔子其实一切都明白。

那他为什么还要“每事问”呢?是为了表示尊重。想想看,我们去拜访别人,对方开始展示他的收藏,即便你比他家的家底更厚,你收藏的东西更好,你会说“你的这个收藏,我家多的是”“你的是假的,我能看出来”吗?当然不会。进入别人家的太庙,总得保持点好奇心,这也是对别人的认可。从这个角度讲,这依然是礼。

所以,无论孔子是知道还是不知道,都没做错。入太庙“每事问”,意味着尊重,意味着谦虚。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学到的是,到了一个新的地方,什么都不敢问,假装自己什么都懂,结果一做事就出错,这才是最糟糕的。

就像孔子提醒子路,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大概是因为子路耿直莽撞,喜欢跟别人抬杠和争论,容易犯说大话、不懂装懂的错误。

在生活中,当我们不懂就问,别人却批评、笑话你的时候,你就回一句“是礼也”,这句话的境界比那些指责的话要高出一个珠穆朗玛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敏捷人才:选拔未来顶尖人才的9个步骤 从自己开始:变革者的思维导图 魏西里探案集 从思维开始重塑PPT能力 京都的正常体温:哲学家写的城市指南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 一个煤炭企业的传奇发展史:黑金红流 佛是一棵树 永不放弃自己 做有出息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