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樊登讲论语:学而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古典文学 > 樊登讲论语:学而

举善而教不能:员工强,则公司强

书籍名:《樊登讲论语:学而》    作者:樊登
推荐阅读:樊登讲论语:学而txt下载 樊登讲论语:学而笔趣阁 樊登讲论语:学而顶点 樊登讲论语:学而快眼 樊登讲论语:学而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樊登讲论语:学而》举善而教不能:员工强,则公司强,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在上一节,哀公问孔子如何让“民服”的时候,他实际已经没有了权力。

而这一节,上场提问的是一个有权力的人。此时鲁国公室衰弱,而季氏宗主季康子则手握鲁国的大权。

季康子是孔子周游列国以后,把孔子请回鲁国的人。他当时很年轻,当政之后,问孔子怎样才能够让老百姓尊敬自己,对自己尽忠,而且努力干活。

“敬”,指尊敬我。

“忠”,忠诚于我。

“以劝”,“劝”是鼓励的意思,就是他们能够相互鼓励,不惜力地干活。

怎么能够让子民们都敬、忠以劝?

孔子说:“临之以庄,则敬。”当你见到老百姓的时候,以庄重的态度对待他们,而不是装的态度;不要总是端着,装出一副很吓人的样子,而是跟老百姓相互尊敬;不欺负他们,不鄙视他们,不要视他们如草芥;认真地跟老百姓聊天,倾听他们的想法,他们自然会尊敬你。君王和百姓之间的关系,也是相互的。

“孝慈,则忠。”关于“孝慈”,一种解释是“你所倡导的孝慈”;另外一种解释是“你自己做到孝慈”,你在家里做一个孝慈的人,老百姓自然就忠,不会轻易背叛你。

在前一节,孔子跟鲁哀公讲了“举直错诸枉”的道理,但此时的鲁国公室已经式微,孔子觉得跟哀公讲其实没什么用。要想让鲁国好起来,还是得跟季康子讲,去改变季康子的想法。

所以,孔子说“举善而教不能,则劝”。“举善”就是要把好的人提拔起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能看到你提拔的是怎样的人。“教不能”就是对能力和德行不行的人,也不要打击他,而是要教化他、鼓励他。

当领导者以这样的方式去管理官员时,老百姓自然就会得到积极的信号,会相互鼓励,不断努力为社会创造价值。

在这段话里,孔子分了三个要点。

第一是“临之以庄,则敬”,和“敬事而信”是一个道理。

第二是“孝慈”,慈孝是我们的文化,是中国从古至今一直提倡的家庭中的美好品德。

第三是“举善而教不能”,这是说明要重视对人的教育。

这三个要点,将文化、家庭、教育相互关联起来了。

孔子所抓的这三点,其实都是非常重要的点,治国的时候把这几件事情做好是至关重要的。并且,孔子对季康子所提的要求都是他力所能及的,孔子并没有说很多大话,也没有延伸到细枝末节,用条条框框去约束季康子。他说的“临之以庄”,不难;“孝慈”,只要愿意就能做到;“举善而教不能”,也是能做到的。

孔子给了季康子非常好的抓手,当领导者把这些事做好时,老百姓自然就“敬、忠以劝”。

在春秋时期,孔子说的这句话其实有一点理想主义。如果把孔子说的这几句话做到,国家能变得特别好,老百姓“近悦远来”,近处的人过得开心,远处的人听闻也都愿意归附。当人口越来越多时,国家自然会越来越强大。但问题是,在战乱时期,其他的诸侯未必会这么想。大家都在打仗,谁还会去追求“敬、忠以劝”“举善而教不能”呢?你努力维护了那么久的“庄”“孝慈”“善”,突然来了一支军队,瞬间就把一切都打垮了。

那时候的诸侯,听了许许多多教他们行仁义、做好事的道理和方法,但他们就是做不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外部环境真的不允许。战乱四起,当权者只能一方面向孔子、孟子学习修身治国的道理,一方面抓紧排兵布阵,不断地对外进行战争。

对于这种情况,孔子只能束手无策,无奈地叹息。

这可能真的不是一般的老师能够解决的问题。老师只能够起到老师的作用,老师也只是大自然生态当中的一环。

孔子尽自己所能,试图对一位君主进行制衡,但最后历史如何发展,并不是某个人能够决定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敏捷人才:选拔未来顶尖人才的9个步骤 从自己开始:变革者的思维导图 魏西里探案集 从思维开始重塑PPT能力 京都的正常体温:哲学家写的城市指南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 一个煤炭企业的传奇发展史:黑金红流 佛是一棵树 永不放弃自己 做有出息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