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樊登讲论语:学而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古典文学 > 樊登讲论语:学而

贤贤易色:别沉迷于外在的美好

书籍名:《樊登讲论语:学而》    作者:樊登
推荐阅读:樊登讲论语:学而txt下载 樊登讲论语:学而笔趣阁 樊登讲论语:学而顶点 樊登讲论语:学而快眼 樊登讲论语:学而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樊登讲论语:学而》贤贤易色:别沉迷于外在的美好,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大约比孔子小四十四岁,是孔子回到鲁国以后收的一位很年轻的学生。

生活中有很多人可能学历不高,但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学习。“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一个人就算没有文凭,没有学历,没有加入孔子的三千弟子,但是他如果平时进行自我修炼,也是学了东西的。这句话用非常包容的态度,表达对学习的认可和尊敬,也说明了学习的目的不只是做学问,而且是为人、做事。

“贤贤易色”这句有特别多的解释。有人这样解释:别喜欢美女,去喜欢圣贤。用“色”代表美女的说法,我个人觉得有点唐突。子夏无端端地突然冒出一句“不要喜欢美女,要喜欢圣贤”,确实比较突兀。

我认为这里的“色”不是色相,而是“外在的东西”。

实际上,在古文中,“色”常代表的是表现外在的东西,例如孔子说的“色难”。

“贤贤易色”——第一个“贤”是动词,指尊敬;第二个“贤”是名词,指德行;“易”是动词,指替换;“色”是名词,指外在。“易色”,就是换掉对外在的关注。

这句话合起来,就是你要去关注内在的美,而不要过于看重外在的东西。

生活中,很多人喜欢用外部的东西来评判别人。比如对于衣着,有的人可能看得特别重,甚至用来评价一个人的好坏。我个人对穿着不是很关注,夏天常常穿二十八元一件的T恤,也不在乎品牌。但有的人不一样,一看别人穿着普通,就判断对方品位不好,甚至认为穿名牌是必备装备,比如走进办公楼,用眼睛上下一扫,就决定该亲近谁和疏远谁。这就是子夏担心的那种对外在过度看重。

希望我们能够更多地去关注内在的东西,以此取代对于外在的执着。

“事父母能竭其力”,是指对待自己的父母,要能够竭尽全力,努力做到最好。

“事君能致其身”,对待君主,能够有奉献精神。

“事父母能竭其力”是针对家而言,“事君能致其身”是针对国而言。子夏说一个人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君主,这句话对我们现代人的启示,就是一个人对待自己公司的态度。“能致其身”,就是能够努力、能够奉献。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句话讲的是亲族关系、朋友关系。

一个人在家、国、亲族、朋友这几个层面上,都能够表现得很好,则可以称得上“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用这一整句话表明了对于学习的态度:学习的目的绝不只是学知识,还要学做人。我也想对很多人说,不要太担忧自己没有文凭,不要把学习的目的看得太狭隘。比如,一位朋友对我说,有一次孩子肚子疼想请假,妈妈答应了,爸爸却坚决反对,说即使肚子疼也要坚持上学,一天课都不能旷。这就是缘于家长对于上学这件事过度崇拜,过度执着而钻了牛角尖。

实际上,在学校里上学的效率并不一定是最高的,对于有些人来说,甚至是浪费时间——要么根本听不懂,要么就是早就听懂了,不需要老师再重复。

与在学校读书相比,自学也未尝不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比如有人给孩子买一台人工智能的学习机器,它能够判断孩子学习的进度,有针对性地推题,孩子可能在小学阶段就把中学的知识都学完了。所以我们不要过度地崇拜文凭、崇拜名校。

未来的教育,一定会发生巨大的改革。我分享过一本书叫《大学的终结》,作者是美国的一名高等教育研究专家,他基于对近代大学的发展轨迹的研究,告诉我们大学的未来会是怎样的。他认为,将来很有可能有更好的学习方式替代大学。

“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这句话说得很保守,子夏并没有给“孝”下一个绝对的定义,告诉大家怎样做才叫孝。比如,是不是必须给父母买别墅,让父母过上很好的生活,才叫作孝呢?我们不能这么定义,因为很多人买不起别墅,很多人也无法让父母衣食无忧。

中国古人其实很能体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状况。古代有一句话:“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寒门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

为善和孝顺,都要看心,不能只看行为。倘若只以行为评定,会发现寒门没有孝顺的人,因为寒门之人很难给父母提供富足的生活,他们有心而无力。评价一个人是否孝顺,我们要看的是他有没有为父母尽心。

万恶淫为首,却是看行为的,不能只论心。如果说有做坏事的想法就是个坏人,那这个世上难有好人。中国古人是非常宽容的,他们为大家的行为设置了底线,尽量考虑客观条件,也充分尊重人性,并不过分严苛。

子夏所讲的“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然做起来没那么容易,但并不算特别高的要求。

在子夏的这句话中,争论最大的是“贤贤易色”。尤其在互联网上,很多文章和帖子在讨论这个社会是该尊重科学家,还是该欣赏女明星。实际上,大家归根结底想要讨论的是“贤贤易色”的问题。大家想知道,这个社会应该尊崇的是科学家这类内在丰富的人,还是像演艺明星一样具备外在美的人。这其实没什么好对比的,更不必非得把这两种职业放在对立面。

外在当然也重要,但相比较而言,可以将外在的东西放在一边,更多地看看内在的东西。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讲,“贤贤易色”真的是很有意义的一句话,因为年轻,很难做到这一点。

我们不妨回忆一下自己的青春期,谁会因为一个人的内在而去崇拜他呢?那个时候,很少有人崇拜居里夫人、牛顿吧?我也是直到近年才崇拜牛顿。我们年轻的时候,大都还是喜欢好看的明星。明星经过完美的包装,外表精致美好,但内在到底如何,我们不知道。

我的妻子少女时期特别崇拜两个男明星,她妈妈把其中一个男明星的画报没收,但允许她崇拜另一个人。妻子问原因,妈妈回答,她看了八卦新闻,知道这个明星的学习成绩好。

“贤贤易色”,就是告诉年轻人,要去崇拜内在优秀的,而不能崇拜那个只会打扮自己的。

子夏劝年轻人要清醒,学会看内在。年轻人多在乎内在,对自己有帮助;如果只追求外在,花钱买演唱会门票,疯狂追星,对自身是没有什么帮助的。

我们在机场,时常看到一群孩子花钱买机票,跟拍某个明星。我每次在旁边看着,都纳闷:明星戴着大大的口罩和墨镜,几乎遮住整张脸,很难认清楚是谁,但孩子们还是兴奋地拍照。我觉得他们根本拍不到正脸,却一直拍,兴奋地喊道:“他真帅!”

这时候,就该打出一个牌子了:贤贤易色。

这句话到今天依然有教育意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敏捷人才:选拔未来顶尖人才的9个步骤 从自己开始:变革者的思维导图 魏西里探案集 从思维开始重塑PPT能力 京都的正常体温:哲学家写的城市指南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 一个煤炭企业的传奇发展史:黑金红流 佛是一棵树 永不放弃自己 做有出息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