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樊登讲论语:学而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古典文学 > 樊登讲论语:学而

敬事而信:带着敬畏心工作,怀着同理心管理人

书籍名:《樊登讲论语:学而》    作者:樊登
推荐阅读:樊登讲论语:学而txt下载 樊登讲论语:学而笔趣阁 樊登讲论语:学而顶点 樊登讲论语:学而快眼 樊登讲论语:学而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樊登讲论语:学而》敬事而信:带着敬畏心工作,怀着同理心管理人,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有种说法是,这段话不是孔子说的。

在此,我们不做真假的推敲和论证。我想分享的是,这句话里,可学的部分在哪里,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什么叫作千乘之国?千乘之国就是有一千辆战车的国家。古代的战车是有标准配置的,一辆战车,车上有三个人,车后跟七十二个步兵,还有二十五个为这辆车服务的后勤人员。一辆战车大约配置一百个人。

千乘之国就是有十万人部队的国家,十万人的部队在春秋战国时期,代表着大国。

这个“道”字是个通假字,通“导”,领导之意。领导一个千乘之国,要“敬事而信”。

“敬”在宋明理学中被发挥得特别大。

很多人做事,往往就是缺一点敬畏心,不把一件事放在心上。这种例子从古至今有很多。

最典型的例子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为什么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会亡国?因为他不敬,敢把国家大事当儿戏。他认为国家管理到此,江山稳定,自己是天子,当然可以和所有人开玩笑。于是点起烽火来,发出求救的信号,大家领兵而来,却发现天子只是为了好玩。这种不尊敬自己的工作,不重视自己责任的人,自然没法管理好一个国家。

诚恳是很重要的。我记得早年间有一个案例,当时引起了公愤。

观众看甲A比赛,看着看着,突然发现球场上有个体形偏胖的人在跑,大家想:“怎么会有这么胖的运动员?”连解说员都愣住了。过了一会儿,大家才知道这是甲A的老板,他在投资甲A以后膨胀了,自己也想上场体验一下,就报名上场了。

要知道,场下踢得再好的人,跟专业人士还是不能比的。

那场球踢完了以后,球迷非常愤怒。大家认为这是在侮辱足球,即便有钱也不能这么玩。但对这位老板而言,他认为自己合法。他作为老板,自己批准自己上场,谁也不能拿他怎么样。

一个人不尊敬一件事,缺乏敬畏心,是很要命的。在日常生活中,大量问题的出现,就在于缺少敬畏心。

我们现在提倡匠人精神,也是期待中国的制造业,能够通过认真对待各个细节,制造出更多、更好的产品。

不只是制造业,所有行业都是如此。我有时住在五星级酒店,起床吃早餐,经常会发现面的味道远不如重庆路边小面馆的。

是因为五星级酒店的厨师技术不好吗?我想并不是。当五星级酒店的厨师在煮面时没有注入匠心,只是觉得煮熟就行,再随便配点菜,味道一定比不上路边传承了几十年的小面店的。小店里的厨师以煮面为生,以煮出一碗香喷喷的面为荣,每天认真地做出一碗碗面,道在其中矣,这就是敬畏。

我常常说,我们一定要“敬事”。关于敬事,我分享过两本书:一本叫《扫除道》,一本叫《匠人精神》。

当我们尊敬一件事的时候,其中自有神灵,神灵就在现场。

对治理国家而言尤其如此,应该极尽严肃和认真,要深切地体会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有一个关于曹丕的故事。曹丕听说自己是王位的继承人,回到后院以后,手舞足蹈,高兴地跟他的幕僚分享这个消息。

幕僚就劝他:“你知道你的担子有多重吗?你被选上了以后,现在应该感觉特别沉重,甚至不敢笑。笑就代表你把管理天下当作儿戏,当作面子,当作荣誉,但天下不是关于你一个人的事情。”

如果每一个人在工作中都能够把这句话挂在耳边,记在心中,“敬事而信”,就会尊重自己的工作,以工作为荣。

很多人不以工作为荣,觉得工作是负担,甚至是耻辱。比如,打扫卫生的人,不以打扫卫生为荣,觉得这是丢脸。对于这样的人,我推荐他去读读《扫除道》。作者键山秀三郎认为,扫除能锻炼人丰富的感受,让人懂得感恩和敬畏细小的事物。即使打扫卫生这样平常的事,做好了也能改变一个人,改变一家企业,甚至整个社会。

还有个别老师不以教书为荣,觉得只是混口饭吃。但这份工作完全不是混口饭吃这么简单。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窗口。任何一个人,怎么能用这么多孩子的未来命运来“混饭吃”呢?

“敬事而信”也是治理国家的首要方法和原则。“敬事而信”的“信”,就是你要与团队之间、与臣民之间拥有共同的信仰和目标。商鞅上台之后发起变法,为了取得百姓的支持,做的第一件事是在咸阳城的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柱子,说谁将柱子搬到北门去,就赏给谁黄金。百姓听了都不当回事,因为这件事情太小了,怎么会真的给黄金呢?后来有个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柱子扛到北门,结果真的拿到了黄金。商鞅这么做,就是为了和民众之间建立信任关系。

我最近读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叫《东京传》,作者将东京的历史描述了一遍。幕府将军时代过渡到明治维新时代的一段时间,朝代到了强弩之末,政府每天发布新政令,发到老百姓都觉得好笑,觉得太逗了,没人在乎。于是,整个国家就陷入了无信。

朝令夕改,是一个国家的大忌。

公司也一样,如果老板说的话,大家都嘻嘻哈哈的,不放在心上,公司就没有向心力。

“节用而爱人”也是重要的管理方式。公司要做到节用,节用是讲经济,公司得有现金流保持良好的运转。

很多创业公司,创业之初风生水起,快速融资到几个亿,甚至十几个亿,后来却以更快的速度倒闭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没有节用。起初觉得融资很容易,疯狂“砸钱”,反正花光了可以继续融资。结果等到还剩一个亿的时候,发现融不到新的资金了。

古罗马是如何消亡的?奢靡。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王朝是怎么消亡的?领导者筹集了很多钱,却全耗费在打仗上了,没有想如何钱生钱,所以逐渐没落,被荷兰和英国取代。这都是历史上的教训。

爱人就是心中要有老百姓。当你告诉一个领导人,要做到节用而爱人时,他可能会不以为意地说:“人当然重要,这有什么好强调的。”但是,要让一个领导者从心底知道人很重要,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

中世纪之所以被称为“黑暗的中世纪”,正是因为那时候,没有人认为人命重要。大量的领导者都在草菅人命,动辄就将人施以火刑,或者用很多方法折磨人,甚至把折磨人作为一项公众娱乐。

人们深陷绝望,觉得活着还不如死去。既然准备好要死,为了死后在天堂过得好一点,就花大量的钱去买赎罪券。

美国作家斯蒂芬·平克写过一部鸿篇巨制,叫《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书中用一系列的历史案例以及科学方法和数据表明,从古至今,人类虽然经历过无数暴力事件,但历史上的暴力是逐渐减少的。读完这本书,我们就会明白人文主义的态度,我们能够理解,人的价值高于一切,人应该尊重他人的生命,这些自由的权利对于我们而言,是多么可贵!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优先提出“节用而爱人”。一个国家在发布政令时,要先想到老百姓会有什么感觉,否则,就会出现“何不食肉糜”的情景——老百姓都没饭吃,皇帝还说“既然没饭吃,那为何不吃肉粥呢”,这就是完全不了解百姓的疾苦,不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

“节用而爱人”的时代意义,在今天其实也是如此。公司的各级领导在做决策之时,要想到会给哪些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领导者的心里要有员工,而不是只有财务报表,只有自己想实现的伟大蓝图。当一个人只奔着蓝图去做事,总想着“我要上市”“我的财务报表要健康”时,就可能会忽略人的成长。

公司真正的健康,不仅仅是体现在财务报表上,而且是来自人的健康,在于所有人都在不断成长,越来越有劲。

最后一句是“使民以时”。古代的政府都比较小,人不多,所以修长城、修皇帝的陵寝,都要从百姓里征大量的劳工。

如果君王心中没有老百姓,想什么时候修长城,就什么时候去抓人;不管百姓家里是不是只有唯一的劳力;不管百姓是不是正需要种地,都被拉去修长城。那么,地也就荒了,饥荒就产生了。

孔夫子说“使民以时”,就是在农闲的时候可以找人干活,可以建大工程,但前提是不要破坏老百姓基本的生产建设工作,因为老百姓的吃饭问题是很重要的。这句话的核心,是心中要有人本主义的精神,要考虑到老百姓的难处。

居上者到底是为谁,是一个核心问题。孔子和孟子一直倡导居上者一定要以老百姓为中心,国家才能变得越来越好。孟子比孔子更激进,甚至认为皇帝是可以被推翻的——如果国君对老百姓不好,推翻是没有问题的,他看到的是一个独夫民贼,没有看到一个被推翻的皇帝。

孔子则比较温和,他提醒治理千乘之国的人,要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不要劳民伤财。对应到我们当下的生活,一个创业者要知道现金流是很重要的,要节用而爱人,要想到员工的成长,不要朝令夕改,不要整天折腾员工。

我有个朋友曾经跟我抱怨,说领导经常半夜十一点突然通知所有人来公司开会,如果有人不去,就会被开除。有一次,大家听老板信口开河到凌晨两三点,老板挥挥手说:“你们回办公室吧,上班。”

老板睡觉,员工去上班,老板白天睡好了,到了晚上八九点又召集大家“聚会吃饭”。这位老板永远不考虑员工有家庭,要陪孩子,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间,而是把员工当成随叫随到的工具人。

员工是独立的人,作为领导者,你要尊重他,要让他有自己的生活,这是治理一家公司最起码的要求。

我们一起再默诵一遍:“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愿我们每个人都能用这句话作为准则,成为好的领导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敏捷人才:选拔未来顶尖人才的9个步骤 从自己开始:变革者的思维导图 魏西里探案集 从思维开始重塑PPT能力 京都的正常体温:哲学家写的城市指南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 一个煤炭企业的传奇发展史:黑金红流 佛是一棵树 永不放弃自己 做有出息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