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多一个心眼多十倍机会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科普学习 > 多一个心眼多十倍机会

第6章

书籍名:《多一个心眼多十倍机会》    作者:秦林
推荐阅读:多一个心眼多十倍机会txt下载 多一个心眼多十倍机会笔趣阁 多一个心眼多十倍机会顶点 多一个心眼多十倍机会快眼 多一个心眼多十倍机会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多一个心眼多十倍机会》第6章,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这不是吹的,当年之司马迁忍腐刑之辱写下了《史记》;海伦·凯勒不幸双目失明,但有幸成了拥有世界读者的作家。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成名成家?当然是多了把逆境当机遇的心眼啊。请多个心眼想想,现在抱怨者中有几个是忍腐刑之辱者?有几个是双目失明者啊?你有什么资格说命运对你不公呢?

说到此,我给诸位撂下一句话:机遇是有偏爱的,它偏爱心理有准备、理念上会珍惜机遇的人。

------------

四、解读机会和机遇的不等式

------------

前面讲过,机会无处不在。但是机会不等于机遇。机遇是历史性的,阶段性的,有时间限制的。认识机会是一回事,能否抓住机遇则是另一回事。抓住机会是抓住了事情的方略,而抓住机遇则是抓住了事情方略的最佳时机,机遇充满紧迫感,时不我待,不进则退。

这就说明,机遇是不能自己创造的。它是历史的巧合,也是历史的必然。再比如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渡年代,造就了无数商圈有心眼有能力的弄潮儿。如果没有市场经济,也许他们只能一生都碌碌无为,是市场经济改变了他们,所以他们的伟业和时代一起载入史册。从这个意义讲,他们遇上了好机遇。就比如20世纪末,中国IT业出了两个领军人物丁磊和张朝阳,不是我不服他俩,但我认为他们这是赶上好时候了。你们看没看到?今天IT业比他俩厉害的人多了去了,他们发展自己的机会也多得是,可是谁也没有当年的丁磊、张朝阳出名。原因不用多想:改变命运的机遇没赶上。

再看看今天出版业发展,看上去好像机会有的是,可赚可赔。可是做书的人都知道,20世纪90年代初这个行业只要买来纸印上字,就能变成钱。想想现在是再没这机遇了,所以做书的人赔的多挣的少。

和机遇相比,机会就没有特定的历史属性和时代特征。机会既可能是凭着自身的能力自我去创造,也可能要靠耐力去等待,但也有可能会潜藏在冷不丁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机遇)之中。就像我在前面提到的每年一届的高考,创造与等待的元素都有,这就是机会,但若是偶遇专业对口的机遇,难道里面就没有机会的元素?

前些日子,我在一篇网络文章里读到这样一段话:“多数弄潮儿尚且是不自觉地卷入历史,对于‘常人’来说,历史机遇对于生活而言,是没有什么特别意义的。”文章里指的“常人”,可不是我们平常理解的凡夫俗子,而是地地道道的“媚俗”之人。从我们现在谈论的心眼意义而言,媚俗之人当然不能和弄潮儿相提并论,弄潮儿把成功寄托在机遇上,把心眼放在机会的把握上,他们通过机会的实务操作,来赢得机遇的报偿,从而改变自己的人生。媚俗之人什么心眼也没有,所以无论是机会还是机遇,对他而言也只是水中花、镜中月,如此而已。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在大浪淘沙的社会变革中,人们身边的机会四处可见,但不管有多少机会,都只能从属于一个变革的机遇。有心眼的人抓住一次难得的机遇改变了一生,缺心眼的人解读不了机遇,所以即使给他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也是白搭。

多一个心眼多十倍机会,但多出多少心眼也未必能制造出更多的机遇。机会有可选择性也有循环机率,机遇只有取舍,没有选择。机会多了让人增添了把握机遇的方式,机遇多了则让人无所适从。所以我说,机会决不等于机遇。人不能刻意创造机遇,但却能从容地驾驭机遇。顺应潮流,有所独为,在人生将尽时,回首往事,无需为碌碌无为而遗憾。此乃人生境界矣。

话题谈到这儿,我不得不指正一下一些人对机遇和机会理解上存在的误区。

最大的问题在于机遇或机会的平等性。我常听前辈们说机遇和机会面前人人平等,这话单从某种单一的领域而言还有点理儿,但若把这个理儿生拉硬拽到社会学角度,就有点儿牵强附会了。

单说机会吧,比如某市场推出一批新潮女装,这对年轻的女性而言自然是购物的好机会,而这种机会与男人何干?与儿童又何干?再比如有一个绝对能挣大钱的机会来了,前提条件是要投资,这对有钱人来讲无非“钱生钱”,容易得很,可是对穷人呢,那就只有眼巴巴地看着富人更富了。

我们再来看机遇——同样也不能胡乱地生套在“人人平等”的概念里。比如前两年国家教委颁布新政策,同年高校招生名额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20%,这对挣扎在录取线边缘的应届高考生当然是难得的机遇,而这种机遇与参加高考以外的人们又何干?如此看来,不论是机会还是机遇,都是有类统性的,我们在机会或机遇面前,应该多一个心眼好好想想,什么样的机会或机遇是适合自己的,如果不适合自己,当弃则弃,否则你就会迷路。

如上我和诸位讲了关于多个心眼看机会及机遇的问题。现在把我的话做一下浓缩。

第一,机会是具有两重性的东西。当机会来临时,它既会带来成功的希望,同时也会带来一路的坎坷,一路的艰辛,一路的风尘,一路的磨难。机会只偏爱能看准它,把握它的有心人,而对那些平常对机会缺乏心理准备或是准备不足的人,机会是不会凭空而至的。

第二,机会只是成功的催化剂,但并不能主宰你的成功。

第三,机会不等于机遇。但彼此又相互联系。机遇中潜藏着无数的机会,而成功的机会则会推助机遇的产生。把握一次机会能做成一件事,把握一次难得的机遇则改变人一生的命运。或者是:机会成事,机遇成人!

------------

心眼里外,命运各异

------------

有一位哲学家说过,人类的一切创造都来源于智慧。然而智慧何来?

一是用心实践;二是用心思考。二者相辅相成,这就是智慧的源泉。

常听人说,心眼里外,智慧两重天,命运也各异。此言的意思是,心眼是产生真知灼见的第一门户。打得开打不开这扇门户,始于心眼,同时也决定命运的去路。

心眼之外,智慧贫乏,如果遇到一件好事,肯定错过;如果遇到一件坏事,必然发生。心眼之内,智慧生成,如果遇到一件好事,肯定抓住;如果遇到一件坏事,必然躲过。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心各异,陷阱和机会鱼目混杂。要厘清混珠的鱼目,解开生活的麻花,无疑就得多用个心眼去督导、去发挥、去利用智慧的效能。就像加拿大罗特曼商学院院长罗杰·马汀教授所说,比他人多个心眼的关键,就是“比别人更好还不够,你必须和别人不一样”。无疑,这里所指的“别人”,就是那些居安不思危,创造力低下的没心没肺之徒。

以下我就分四个小部分,来进一步证明本次的命题:心眼里外,命运各异。

------------

一、没心眼的骂街,有心眼的逛街

------------

街是用来干什么的?我用句比较形象的话说,街是用于来来往往的人们摩肩擦踵的。然而中国的街却还有一项“特色功能”,即让众人泄愤的。

记得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在他的《闲话中国人》中就把中国人评作“一盘散沙”,为什么是一盘散沙?易中天阐述了很多理由,其中不乏有自私自利、贪小便宜、欺软怕硬、排斥异己、懒惰成性等,更要命的一点是绝大多数人对自己的不思进取,对社会却要用心索取。

请诸位别用“打击一大片,保护一小撮”之类的政治术语界定我的话。你想,现在社会上从大街到小巷是不是处处都存在着不满情绪?其中有多少人对自己不满过?你再看,几乎每个不满者在泄愤时,那张头头是道的嘴都敢妄称自己代表着正义,其实谁不知道,这种所谓的正义,充其量只是看上去很美的画皮,一经推敲,里面包藏着的却是五花八门的私心杂念呀!

但凡私心重者有两大心理特征:一是最好地球只围绕着他一个人转;二是既不思进取又贪得无厌。换句话说,他们打心眼里压根儿就没有正义,只有没完没了地索取。然而事实证明,地球绝不可能只围着一个人转,贪得无厌者也必穷极一生。这个道理虽然明摆着,但私心重者到死都不愿意用平和的心态接受这种事实。因此他们浮躁,他们沉不住气,他们通过发牢骚、讲怪话来冲淡心中的烦闷。结果呢,你越是骂骂咧咧,心情就越糟糕,心情越糟糕,就越骂骂咧咧,如此恶性循环,你要有所作为那才叫怪!

我不知道是谁给当今社会惯出来的一个怪现象:人人都可以侃国家,侃政府,侃企业,侃高官,不侃则已,一侃就骂声不绝。诸如骂富人的绰绰阔气、骂贪官的品德败坏、骂小姐的为钱卖身、骂直销员的商品欺诈、骂上司的狗仗人势、骂朋友的背信弃义、骂拾荒者不讲卫生、骂乞讨者家中盖洋楼、骂小人的背后捅刀子、骂社会的世风日下,假若都没东西骂了,也能捕风捉影地找些不实之词咬牙切齿地痛骂一番执政党。至于骂的形式,那更是不拘:家里骂,街头骂,私下里骂,公开的辱骂,电话里骂,网络上骂,不爽也骂,爽了也骂,总之,只要不上主流媒体,都算言论自由,不用为被扣“反革命”帽子或戴铁锁镣铁链而惴惴不安,骂得在理不在理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骂,风头出了,气也提了,让他人看到自己的存在了,就能感受到好像地球在围着自己转的快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成交高于一切 异侠 异度学院 石·玫瑰·剑 净世 宇宙之魂 魔法与剑 林肯传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用书公共基础 激发无限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