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读懂《系辞》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古典文学 > 读懂《系辞》

十一、彖爻象变

书籍名:《读懂《系辞》》    作者:曾琦云
推荐阅读:读懂《系辞》txt下载 读懂《系辞》笔趣阁 读懂《系辞》顶点 读懂《系辞》快眼 读懂《系辞》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读懂《系辞》》十一、彖爻象变,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易经》教给我们的处世之道

今天我们开始讲解《系辞上》第三章,这一章节内容主要在解释一些名词,这些名词是我们在读《易经》中几乎每句话中都会出现,孔子在这儿作了一些解释,当然了,一些名词后来又成了他解读《周易》的文章的冠名。我们先来看一下原文: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



其实,这些名词的解释,还是比较通俗易懂的。先看“彖”,这个字呢是指猪的嘴,是一个会意字,猪嘴上面很大,下面比较小,上面部分把下面部分盖住了。所以,这个字呢就有包括、总括的意思。南怀瑾老先生解释为一种凶猛的动物,嘴里的牙特别厉害,就算是铁的东西,它一下子也能咬断,表示一种断语,很厉害的断语。南老先生的解释中的动物很像野猪,意思差不多。所以,这里的“彖”指的是一卦中总括、总的断言。实际上应该是一卦的卦辞。这卦辞就是对一卦的总括、总的方向,而大象,是一卦的中心。

这里所说的“言乎象者也”,象,就是大象,就是现在讲的“像”,总体的形象,大的轮廓,并没有细节。下面的爻才讲一些具体的细节状态。孔子在这里给“彖”一个定义,就是言乎象者也。在整个《系辞传》中,你找不到“卦辞”这样的说法,卦辞是后来研易者为区别孔子后来写的《彖辞》《象辞》一种说法。孔子把卦辞、爻辞总括起来还说成是“系辞”,是附在每一卦后面的字句。所以,这里的“彖”与“象”并不是孔子写的研究《周易》的两篇文章。这一点要区分清楚。

孔子先讲卦辞,那是总括一卦的判断。接着就说“爻辞”,这是符合写文章的逻辑顺序。我们前面也专门讲“爻”就是交,就是变。所以,这里的定义“言乎变者也”,爻辞就是描述卦中六爻变化情况作出的各种判断。所谓卦有卦象,爻有爻象,卦象为大象,爻象就为小象。所以,孔子研究《周易》写出的《象传》就针对每卦的卦爻辞都进行了象的总结。一切的变化起于爻变。爻就是变的另一种说法。俗语云:“水无常形,兵无常势”。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处在变化中,只有认识了、掌握了变化的规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吉凶,是对卦象或者爻象所作的性质判断,按照道理来说,易是研究宇宙自然世界的本来的固有的状况,是没有吉凶的。不过是失与得的状况而已,消失与存在而已。吉凶是对人而言的,失去与得到对人产生两种不同的影响:一种是有利于人,另一种是不利于人,在这种情况下,不再分吉与凶了。前面我们已经作了讲解,这里不再多作论述。

“悔吝者,言乎小疵也”,吉凶悔吝这四种吉凶状态,前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凶是一种最不好的情况,悔吝是中间的状态,也是不好的一种,不过呢,这两种状态不是大凶,只是小毛病。给人添了烦恼罢了。

“无咎者,善补过也”,前面说过,在《易经》中的吉凶判断共有九个等级,吉凶悔吝是其中四种,也是较为常见的四种状态。“无咎”,也是其中的吉凶判断的一种,无咎就是没有咎错、害处。其实,这种状态很难有的,无论是吉还是凶,还是悔吝,这里面都会有大大小小的错误、过失。所以,我们才有一句话叫作:“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就是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当事情结束的时候,我们总结起来,总会有些过失与遗憾的。如果是凶,那就是大的过失;就算得吉,也不保证里面没有过失,只是及时改过,没有犯大过失而已。要善于补过才能做到无咎。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随时随地反省自己,随时随地要能检查出自己某一方面的过失或不足,只有这样,才能少犯错误,或者不犯错误。所以,我们在卜卦的过程中看到卦爻辞给出的结论是无咎,就以为没有问题,不会有过失,那就大错特错了。而是要学会“善补过也”,才能真正无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认识《易经》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 培养你的销售状元 帕尔迪:梦想由建筑开始 女性主宰的世界 女人就是要有钱 女人变有钱真简单 暖财安生:家庭理财规划书 撬开苹果 抢滩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