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崔永元名师作文课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文学理论 > 崔永元名师作文课

吃出来的作文:好文章可以“尝”出来

书籍名:《崔永元名师作文课》    作者:崔永元
推荐阅读:崔永元名师作文课txt下载 崔永元名师作文课笔趣阁 崔永元名师作文课顶点 崔永元名师作文课快眼 崔永元名师作文课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崔永元名师作文课》吃出来的作文:好文章可以“尝”出来,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执教人:郑冬梅

郑冬梅老师:

看到这个题目,你可能会很疑惑:

作文怎么可以吃出来呢?

吃什么才能写出作文呢?

作文怎样吃出来呢?

同学们先跟着我来进行一场“魔幻饼干品尝会”吧,在这个过程中,你就能把文章“吃”出来。先准备一盒饼干,最好是你之前从来没吃过的。在品尝之前,先闭上眼睛。现在请把想象中的视线集中在鼻尖上,想一想,春天来了,小鸟在树林里叫,不对,它在唱歌,小树发出新芽,在风中跳舞,凉风习习的,大家迎着阳光,背着书包上学去了。

郑冬梅老师:

接下来请同学们睁开眼睛,把昨天晚上吃的东西全忘了。我们再按照观察饼干、品尝饼干、说说饼干、写写饼干的顺序来完成这篇文章。

第一步:观察饼干

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饼干盒,不要弄碎了,取出一块,不要着急放在嘴里。观察饼干的形状、颜色,然后再摸一摸,闻一闻饼干的味道。可以把它的形状加以想象,把味道说得更具体一点儿。

比如,饼干是圆的,上面有好多洞。正面的中间是白色的,反面的中间是肉色的,它的颜色差不多是烤煳的那种焦黄色,上面还有好多好多的小芝麻,看起来很脆、很甜。它闻着很香,我觉得它的味道应该是葱花味的。

第二步:品尝饼干

请同学们任意选择饼干的一个角,咬一小口,看看饼干的变化,呈现的是什么图形,记录下来。接着细嚼慢咽,细细品尝饼干的味道。然后,再选择一个角度咬一小口,观察饼干又变成什么图形,再细嚼慢咽,品尝饼干的美味。这样反复几次,每次都仔细观察咬出来的图形,品尝饼干的味道。

同学们观察和品尝饼干之后说:

学生1:我觉得现在饼干的形状像一个上弦月。

学生2:我第二口咬出了一个海平面,味道非常甜。两个图形都是波浪,看似非常咸,但实际咬到非常甜。

学生3:我咬出来的形状是一个小男孩的头发,它的味道又香又甜。

学生4:我咬出来的形状是船,凸起的地方是开船的船舱,平行的地方是甲板,人可以站在上面的,要去遥远的地方旅行。

学生5:我咬出来的形状也是一艘船,我这艘是破冰船,能破到20多米,能去北极。

崔永元课代表:

这次尝试让我非常受启发,饼干是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东西,但放在孩子面前,工厂化的感觉消失了,每个孩子都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独特的创造。

第三步:说说饼干

请孩子们根据自己几次品尝饼干咬出来的图形,展开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创编一个故事或者把吃饼干的过程和感受分享出来。

第四步:写写饼干

请孩子们将上一步编的故事或者吃饼干的过程和感受写成文章。

写作要求:写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还要写清楚事情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突出人物特征和故事情节的描述,明确自己想表达的意思或者道理。

或者把品尝饼干的过程和感受写清楚,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以下是一位同学的习作:

饼干猴

安曈 北京市密云区第一小学五年级

今天早晨,我起床了,发现餐桌上有一块饼干。哪儿来的饼干?

记不起来了,管他呢,我饿了,吃掉它。我咬了一口饼干,饼干突然发出哎哟一声,我一害怕,就把饼干扔在了桌子上,定睛一看,饼干居然在桌子上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变成了一只饼干猴。

饼干猴对我说:“你咬疼我了。”看着饼干猴,有些眼熟,似曾相识,哦,对了,这只饼干猴我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见过。那是我第一次吃饼干,当时只有一块舍不得吃,就一小口一小口把它吃成了一个孙悟空的样子,吃成了饼干猴,没想到它今天穿越时空来找我了。有什么事吗?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崔永元课代表:

他写得非常好,我希望他能继续写下去,他听到了敲门声,后面应该还有故事在发生,有悬念。

再看看一篇习作:

两个最好的好朋友

伊嘉禾 北京市昌平区第二实验小学三年级

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有一个很深很深的黑洞,里边有一只孤独的小蝙蝠。小蝙蝠非常孤独,它不管是在早上、中午吃饭的时候,还是在深夜睡觉的时候,都想有一个伙伴和自己在一起。

有一天,有另一只小蝙蝠,因为贪玩迷路了。这只小蝙蝠从早上一直到中午和晚上也没有找到路,它走着走着,走到了一个黑洞下,它说:“我今天就住在这儿吧!”它一进去就看见了另一只小蝙蝠在里边,它就问:“你叫什么,我们能不能交个朋友呀?”另一只小蝙蝠说:“我叫丽丽,我们可以交朋友。你叫什么呀?”它说:“我叫妙妙,谢谢你和我交朋友,我很开心。”

从此以后它俩就成了最最好的朋友,总也不分离,永远一起住在黑洞里,它们希望再交一些好朋友。

崔永元课代表:

虽然住在黑洞里,因为有爱,有友谊,所以也幸福。这是咬出来的蝙蝠。

郑冬梅老师课后小结:

想写好文章一定要学会观察,在观察的时候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去闻,用嘴巴去尝,用手去操作、体验,用心去感受,还要做记录,以及思考。

其实,世界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还有感受美的那一颗心。童心作文就是要从心开始。

很多老师在教孩子写作文时,可能太执着于“教”,过于注重技巧了。比如这里应该用形容词,那里最好用副词,这个句子最好这样写……而我比较看重的是调动和激活。

对孩子来说,激活特别重要,语言和思维是要靠激活、调拨、晾晒、内化之后,才能够有效地应用。

孩子们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世界,去写这个世界,才有儿童的本色,文字才有灵性。



名师答疑


家长:

您见过那种怎么也激不活的学生吗?

郑冬梅老师:

举一个小小的例子。我曾经去海南澄迈上作文课,去的是邢李源先生捐助的思源小学。学校里都是真真正正贫困的、之前根本没有办法读书的孩子。上课之前,教研员对我说:“郑老师,你要有心理准备,上一节课上的是阅读课,基本上就没有办法进行下去,你的作文课可能就更难办,说不定孩子一句话都写不出来。”

我当时想,哪有孩子不会说话的?写作文不就是把心里想的话说出来吗?

教研员对我说:“你要不要铺垫一下?要不要装饰一下?”我说没有必要。

没有提前铺垫,我直接给孩子上了一节绘本作文课。绘本叫作《今天我没有写作业是因为》,刚好契合孩子们的心理。

整个课堂,我发现只有一个孩子真的没办法写,他就写了一句话:“我没有写作业的原因是我们家的小狗把台灯碰坏了,房间里面一片漆黑,于是没有完成作业。”

我就在“碰坏”这个词上圈了一个圈,引导他自己说。他说完了之后,我让他把自己说的再写下来。他就写了一段,当天我就把他的作文展示出去了。

这个结果是他意料之外的,因为他的文章从来没有被老师展示过。

我觉得对于没有办法写出文章的孩子,也应该想办法去激活他。哪怕他先写出一个词,然后写出一句话、两句话、一段话、一篇文章,只要他有那么一点点进步,就要及时鼓励。

家长:

选择这样的教学方式,您背后的理念是什么?

郑冬梅老师:

我的理念就是一句话:作文是从心开始的。每一个人感受这个世界,感受出来的样态、感受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只要每一个人都遵从自己的本心,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世界的丰富与精彩就可以了。把这种丰富与精彩,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维方式表达出来。

一个善于感受的人是幸福的,一个善于把自己感受的表达出来的人,更是幸福的。

家长:

您一定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孩子们的作文交上来,但是孩子还是用套路写作,那时候,您会怎么想?比如说,有好多小朋友就喜欢写妈妈或者写人的时候,写樱桃小嘴。

郑冬梅老师:

有的孩子写天气的时候,“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天气晴朗”这几个成语都会写进去,这就是一种套路。

写文章不是简单地复制或用重叠词语。词语再华丽,如果不是用心表达的真实感觉也没有用。

遇到这样的孩子,我会给一个面批,就是面对面地批改作文。

我也会总结孩子们出现的一些问题,放在大屏幕上给孩子们去讲。

作文课,首先要让我们的孩子打开所有的感官,用感官和大脑去感受世界,这样就不会再写那么多的套路文字了。

孩子看到的东西是真切的,听到的东西也是真实的,孩子的心是很纯净的,他不愿意说假话。我们不会粗暴地跟孩子说“你这是套路”,告诉他“你写得不对”,但可以对他说“你看到什么就写什么,你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你怎么说,就怎么写,这叫我手写我心”。

比如说水滴声、汽车声,他当然听过,还有一些画面,他当然也见过,关键是怎么听、怎么看。平时如果漫不经心,现在就必须在观察中加入思考。

很多孩子说不清自己学校的校徽上的细节,越是熟悉的东西,就越说不出来它的特征。比如让孩子说说妈妈的嘴巴长什么样,可能他也说不清,所以就只会用“樱桃小嘴”这样的写法。

家长:

父母应该怎样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写作文呢?

郑冬梅老师:

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种,有一些要靠听,有一些要靠看,有一些孩子是运动型的,就是在动中,他也能够学习。孩子有个典型的特点:有时候你看到他好像是在玩,动上动下的,但是其实他在学习,这叫“运动型学习”。

《论语》中有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好多解释是说复习特别快乐,我觉得不合适。对大多数人来说,学都不高兴,复习怎么可能更快乐呢?我看到了南怀瑾先生的解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随时随地地学习,特别快乐。我倾向于这个解读,当你根本没有意识到你在学习,就不经意间学到了,这就非常好,就是快乐的。

家长:

家长怎么做,才能帮孩子继续学习下去,让孩子继续发挥想象力?

郑冬梅老师:

我曾经带的一个班上,有一个小朋友8岁时就出了一本书。他的妈妈是一位全职太太,并没有高学历,她是如何培养自己的孩子的呢?

这个孩子的想象力特别丰富,他的妈妈是怎么做的?放手。

只要孩子写完作业,就不会增加任何额外的作业。有的妈妈会在作业之外,给孩子增加好几本教辅书,想办法让孩子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做题上。实际上,题做多了,提高的是“题感”,而不是“语感”。

作文该怎么写?

第一,一定要读书。

我的学生每天晚上回去,一定要读半小时的书,读完之后,有感悟的话可以做做读书笔记,没有的话可以不做。

这个小朋友每一次读书时,他妈妈都要跟他一起读。我推荐孩子们读曹文轩的书,曹文轩的语言特别唯美,他笔下的人物,即使在痛苦中依然很淡定、很豁达,这能让孩子拥有大爱、大善的生命底色。孩子在读完这样优秀的作品之后,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有一种美感。

这位妈妈就是这样,陪着儿子一起读,读完一起交流。

好的文章不是坐在家里、闭门造车造出来的,而是在阅读当中去积累语感。

这个出书的孩子还有一个特点,特别喜欢做手工。他做的手工,妈妈虽然看不懂,但只要孩子做了,就往墙上贴,通过不断地鼓励孩子、欣赏孩子,让孩子越做越来劲儿,画画也非常大胆,特别有想象力。

第二,泡图书馆。

假期,我通常会给学生布置两大作业,其中一个就是去泡图书馆。

我有一个很成功的案例。一个孩子有点儿多动的表现,后来我让他去泡图书馆,他按照我的建议,把鲁迅所有的书全部看完了。现在,他的语文水平根本不用操心,从不及格到90分以上,而且没有掉下来过。

第三,到大自然中,接触大自然。

这就是我给学生布置的假期第二大作业。我认为大自然是一本无字的书,孩子只有融入大自然,他的灵性才能被激发出来。在大自然中去观察、去感受、去体验,这样就能自然而然地把好的文章写出来。

家长不要让孩子闭门造车,否则,文章就不是孩子写出来的,而是家长写出来的,是孩子按照家长的思路,模仿家长的声音,复制出来的文字。久而久之,孩子对作文就厌烦了。

要让孩子的心能够待在大自然中、在书籍中去翱翔、去放飞。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倾听孩子说的话,最好是能把它录下来。我们班的孩子每周都会编写图文并茂的内容。有时候,是家长帮孩子录音,再利用软件直接导出文字,之后进行修改,就是一篇精彩的文章。

孩子只要多读、多写、多练,就能成长起来,写作能力自然会提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边境夜行人 魔眼之匣谜案 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 夫人是疯狂的水果 强蚁 黑夜的空白 北平风物 故乡之食 激荡的中国:北大校长眼中的近代史 预测:经济、周期与市场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