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财务自由之路:欧洲巴菲特为你量身定制的投资组合体系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杂文随笔 > 财务自由之路:欧洲巴菲特为你量身定制的投资组合体系

第二章 德国人为什么在理财方面一塌糊涂

书籍名:《财务自由之路:欧洲巴菲特为你量身定制的投资组合体系》    作者:博多·舍费尔
推荐阅读:财务自由之路:欧洲巴菲特为你量身定制的投资组合体系txt下载 财务自由之路:欧洲巴菲特为你量身定制的投资组合体系笔趣阁 财务自由之路:欧洲巴菲特为你量身定制的投资组合体系顶点 财务自由之路:欧洲巴菲特为你量身定制的投资组合体系快眼 财务自由之路:欧洲巴菲特为你量身定制的投资组合体系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财务自由之路:欧洲巴菲特为你量身定制的投资组合体系》第二章 德国人为什么在理财方面一塌糊涂,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正如已经提到的,我需要证明,我对收益率的设想是严谨的。但在别的国家完全无须此举。对我们欧洲邻国而言,两位数的收益率并不招致怀疑,相反,这正是大家十分期待的,并且他们也实现了。但在德语地区截然相反。我们拼命地为钱工作,辛辛苦苦地存钱。但我们从不考虑,让钱替我们拼命地工作。



美国人的资产分配


很遗憾,对于富裕家庭和贫困家庭的资产如何分配,只有美国才有这方面的具体数据。这些数据非常具有说服力。为简单起见,且把美国人分为三组:1%的富人(一组),第二层次9%(二组),以及余下的90%(三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家庭如何进行投资:

总计100%,分为三个组

美国人申购股票/基金所占资产的比例 美国人拥有不动产所占资产的比例 美国人负担债务所占资产的比例

一组(富人1%) 51.40% 7.10% 9.40%

二组(第二层次9%) 37% 24.60% 18.90%

三组(余下的90%) 11.60% 68.30% 71.70%

富人获取利息的同时,穷人宁肯支付利息——用于消费贷款。对此,我们筛选出了3点原因,用来解释为什么富人越富,穷人越穷:

1.有钱人在有形资产上投资力度大;

2.有钱人的不动产(自己使用的不动产)比重比穷人低得多;

3.有钱人很少产生消费债务。



德国人2006年的资产分配情况


让我们来看看下列的一览表(图表2.1),了解德国人2006年的投资状况。

图表2.1 私人家庭的金融资产(单位:10亿欧元)

投资于银行部分包括在国内外银行的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等。投资于保险部分包括养老基金、专业保险和补充保险。

*包括公司债券

来源:德意志联邦银行

可以确定:德国人45290亿欧元的资产中,的的确确有70%(31710亿)用于货币资产投资(其中11480亿欧元用于投资保险;15410亿欧元用于储蓄存款、定期存款以及转账账户。固定利息的有价证券投资了4820亿欧元)。

资金最大的部分用在了对资产增长毫无用处的地方!至少对投资者的资产增长而言如此。对银行来说从始至终都是最棒的生意。因为这些机构捞取了原本投资者要获取的这部分收益。但也不该抱怨银行,因为我们的资金流向以及投资方式,决定了最终要我们自己为此负责。

31710亿欧元的货币资产投资,仅11090亿欧元投入有形资产(其中5250亿投资基金,3720亿投入股票)。如此一来,货币资产投资和有形资产投资的比例大约为3∶1。德国人分配在股票和基金上的资金份额太少了。



你的资产分配情况


我们不要总是躲在平均数据的背后。这是和你切身相关的问题。你的资产如何分配?多少资金投到了收益低得吓人的货币资产中?请你粗略地算一下你有形资产投资和货币资产投资间的比例。记住把你的自住房抛开不计。我们已经解释过,为什么不应把它算作投资。请在此处记一下你资金的投资状况。把你所有的资金直接分成10份,算算你投了十分之几到货币资产中,又有十分之几投到了有形资产中。


货币资产投资:______/10 有形资产投资:______/10


它们之间的比例为:______比______

我大多数学员得出的结论是:他们的投资类型比例恰好应该反过来才对,应该把70%~95%的货币资产投资换成70%的有形资产投资。即便那些把大部分钱投入有形资产的人(绝大多数是较富有的人),明显个人自用的不动产比重也太高了。虽然不动产也算是有形资产,但大多不能带来定期收入。相反,它们会消耗金钱。



我们邻国朋友的做法截然不同


法国人和瑞士人在股票上的人均投资是德国人的3倍多;英国人、瑞典人和西班牙人是德国人的2倍,北美人均股票投资额则是德国人的7倍多。想要迎头赶上,我们还需要花一定的时间,要不断加强宣讲——对此本书应做出贡献。

特别是那些收入较低的群体,拥有巨大的赶超需求。每月收入低于1250欧元的人群,只持有7.2%的股票份额,而收入高于2500欧元的群体持有36.2%。显然低收入人群投资股票时首要考虑的是必须确保安全。这完全错误,这样的一个“策略”怎么能改变当前的财务状况呢?



德国人的投资行为产生的3个原因


为什么德国投资者都这么保守?我的德语区培训班中各个收入等级的学员填写了几千份调查问卷,从中我提取了3个原因:完美主义,恐惧和对国家养老金盲目的信任。

当然,在其他国家也存在对一份完美产品的期望,内心的担忧和对国家养老金天真的信任,但不像在我们身上影响那么强烈。



完美主义


人对一切事物最初都抱有完美的憧憬。你是完美主义者吗?——我曾是这样的一个人。你认为完美主义好吗?对此我的教练曾经说过:“追求完美等同于自我麻痹。”

我感觉这句话有些冒犯。它处于我个人理念的对立面。如果我的教练不是亿万富翁,我会断然否定这句说辞。但我也试图去理解,他或许想传输某种有趣的观点,便认真听他讲述。他陈述的理由如下:“一个完美主义者会花费大概80%的时间去反复打磨自己3%的产品或工作。但问题是:99%的人都看不出其间的区别。”

完美主义不是在任何方面都无用武之地。当我不得不接受手术治疗时,我会非常庆幸外科医生是名完美主义者。如果他开场就说“一点点误差是在所难免的”,我肯定会感到很不舒服。但是在理财投资上,企图达到完美是徒劳的。因此,最好一开始就给大家说清楚:不存在完美的投资产品。

回顾过去,仔细想来,完美的投资产品当然也存在。如果你在1990年买入了AOL公司的股票,到1999年底,6000欧元就会增长成480万欧元。相当于79900%的增长率。这就很完美。但几家欢喜几家愁,没能赶上这波大增长的人肯定会相当生气。

只不过问题在于,没人能准确地预测,AOL未来的发展究竟是什么样。就连我也没有所谓的“百分之百可靠的秘诀”。理财投资上不存在任何完美主义。你也不用浪费时间去寻找心目中的完美产品,没有用的。

在我“能力”范围内达到过的完美投资是:1998年11月,我根据一个建议购买了CD-NOW的股票。走势一直不错,而且我认为唱片肯定会持续流行。我以每股15欧元的价格买入了30000股。紧接着,所有投资者都拥有的梦想成真了:第二天,股票飞速上涨了65%。一天的盈利就远远超过了300000欧元——如果售出的话。但是接下来怎样了呢?用一句话来概括:“贪欲使人愚蠢!”我当然希望股市能继续强势发展。的确也是如此——但可惜是往相反的方向。虽然我卖出时还保持了小小的盈利,但这当然没法和我原本可以赚到的300000欧元相提并论。

一份绝对稳当、收益惊人且让你一夜之间就能变身百万富翁的单项产品是不存在的。意外常有可能。短期有效的预测常伴有不确定性。但长远的预测则会考虑更多安全稳定的因素。

所有我们能确定的是,完美的短期有效的预测和完美的产品都不存在。当然,还是存在完美的投资策略。这方面我们会进行详细的阐述。你会学到,如何最佳地规避风险,并且符合个人的爱好、财务状况以及投资个性。

所以,不要再去等待完美产品的出现,从现在就开始行动,朝着收益目标进行理财。开始时犯些小失误总好过一味完美地犹豫。



恐惧


德国人投资情况糟糕的第二个原因是他们内心的恐惧——总担心会有损失。恐惧往往与对投资市场缺乏信任紧密结合在一起。

我们不能忘了,任何能想象到的灾难实际上都发生过,股市也都一次次挺了过来。尽管遭遇这些灾难洗劫,也还是有大的基金在此期间获得了平均超过12%的收益。尽管发生了通货膨胀,尽管经历了经济危机、战争和灾难——以后可能还会遇到更多。

在此,我想从另一个角度和你一起审视这种恐惧。如果我说了什么带挑衅色彩的话语,请不要被吓到,我会解释清楚。

我的观点是:“越早经历一次满盘皆损越好。”温斯顿·丘吉尔曾如此解释过:“及早地犯错对人有很大的好处,可以教会我们预见下一次错误。”能让我学习成长的,是我曾犯过的错,而不是我的成功。错误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危机感。因为某种因素,大多数人主要从错误中学到经验教训。如果我们不犯错,生活将缺失一种魔力。从不犯错的人生将毫无生气和意义。在教育系统和学术世界中,错误往往被视作愚蠢。我的教练却带给了我截然相反的观点,错误是人类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很多年前,我在打电话中获取了一条“内幕”。当时的我对股市和股票还一无所知。打电话给我的这个朋友也不懂,我们都没有过成功的尝试。然而,他神秘十足地低声说道:“买香港-上海花旗银行的股票,它现在下跌了。”光是这个名字就非常吸引我,听上去就像是成功和迅速致富的代名词。这是我第一次打算买国外的股票。我投资了一笔对我当时而言相对较多的钱在这支股票上。

同时,我开始通过一份跨区域的日报关注股市行情。我每天吃早饭的时候都读它。这是一个错误做法,因为这支股票极为波动,从此我便食不知味,并且这对我毫无益处。德语波动性(Volatilität)这个概念来源于意大利语“volare”(飞驰),意思和好动、易变差不多。我的股票就像一只喝醉了的小鸟,时上时下。结果是,我的紧张情绪与日俱增。我打电话给那个朋友,告诉他我的困境。他答道:“你完全做错了,你买了这支股票后,5个星期内都不要去关注它。当你之后再去买报纸看时,你会发现,一切都好好的。”

我朋友也许有什么地方理解错了。买了股票后,几年不要去关注它,这个建议出自老前辈科斯托拉尼。如果我们几年后醒过来,一切都将很好。如果我们偶然经历一次“崩溃”,还可以服用“一小瓶安眠药”。

无论如何,5个星期不去关注自己的香港-上海花旗银行股票,的确很考验自我控制能力。毕竟那是我当时唯一拥有的股票。5个星期后,我迫不及待地买来一份报纸,很不幸,也是在吃早饭时查看最新的股市行情。

现在的股票都是按照字母顺序排序,以方便人们查询。不过也不是说人们总能找到它。因为如果一家公司不在了,那它的股票也不会再被列入表中。也就是这样:我发现,我的股票已经不在原来所在的位置上了。我慌忙打电话给我朋友,他马上证实说:“这是个很糟糕的信号。”

这是我第一次投资,以全部亏损告终。从中我得出两点有趣的论断,这两点对于我今后的投资行动非常重要。第一点是,全部亏损并没有要我的命。之前我一直坚信,我绝对无法承受损失这么多的钱。幸运的是我还活着,并且有机会以一笔今天来看相对较少的钱经历了这次失败,从中收获颇多。如此一来,以后从事较大数额的投资时,我再也不会犯类似的错误。

我学到的第二点是:“我的钱没有损失,它只是被另一个人拥有。”我承认,在当时的情况下,这对我绝对不是一种安慰。但这背后肯定隐藏着个人的处世哲学,也是我的人生观。我坚信,只要我们怀着一颗向善的心进行投资,即使有损失,某一天也终会“还复来”。从右手中失去的,终将还会回到左手——地球是圆的。我们人类都具有非常相似的情绪。如何对待这些情绪,决定着我们做什么,拥有什么。发生的事情并不能起决定作用。更重要的是,我们给这些事情赋予什么样的意义。负债会让大多数人感到很沮丧。成功的人会把沮丧转化为思想上的平衡。沮丧不应该让我们停滞不前。去回避沮丧,还不如学会容忍沮丧,并将其转为心态平衡。

之后我的教练在我的投资生涯上给了我一句箴言,这句话让作为投资者的我铭刻在心:

“不要为了不输而去参与,而要为了赢去参与!”

这两种情况看上去只有很细微的区别。但实际上,对于两者截然不同的选择却决定着是贫穷还是富有,是最小收益还是最佳收益。它决定着是拥有充满品质、奇遇和美好的生活,还是只有最低保障、充满忧虑和不安的生活。

短短的一句话勾勒出所有的区别。原本教练的这句话是用于企业家身上,但是它同样适用于投资,适用于我们这些投资者的行为。

这不是让我们对全盘皆输不假思索地表示赞同。更多的在于,不要因为害怕损失,而一味保守地投资,让自己每年的收益率远远低于12%的平均水平。此外,重要的是,你最终得到了多少。

当然,也存在另一种极端:贪婪。投资者被他人或自己的成功事迹蒙蔽了双眼。1996年以前,你可能对12%的收益率感到心满意足,但从1999年起,如果无法保持清醒的头脑,你会想要40%、50%或100%,甚至更多的收益。华尔街称这种人为“greedy little pigs”(贪婪的小猪)。众所周知,“牛和熊能赚到钱,但贪婪的小猪最终会被送进屠宰厂”。恐惧者过于不信任股票市场,贪婪者却高估了自己和市场。两者都害人不浅。

重要的是要获得不错的收益,同时感觉到心情舒畅。你只有遵循自身的投资个性进行投资,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请严肃地问一问自己,迄今为止,你以何种目标来理财投资:为了避免损失,还是为了获得收益?你是将钱存入存折或是让它“静静地躺在”养老保险里,还是投入有形资产中呢?

这两种情况下,你都能达成目标。如果首先追求安全,你非常可能实现了你的目标——绝对安全。你不会遭受金钱损失,但也没有机会获得巨大的收益。反之,如果为了赚钱去投资,你很有可能在10年内获得了至少12%的年收益。


不经历风险,怎能获收益。追求绝对保险的人,只会更加恐惧。

过度的恐惧对于投资者而言如同糟糕的指路人。我绝不是赞同轻率鲁莽。但是请你好好考虑自己对于风险所持的态度。请你想一想,一个不敢冒任何风险的人,他绝对没法获得成功。我们生活的地方没有绝对的安全,只存在机遇。我们要允许自己犯一些小错误。

如果只把钱投在货币资产上,我们肯定不会犯任何小错,但实际上犯下了大错:堵住了资产本该增长的通道。因此,我们是借自己工作的成果欺骗自己。

请你不要忽略,目前的道路继续走下去,也存在同样的风险。这条路不会因为我们已经熟悉而更加保险、可靠。我们的偶像海伦·凯勒说过:“生活要么是一场伟大的冒险,要么一无是处。”在投资方面,这意味着:我们要么把钱投在有一定风险的地方,要么别想获得巨额的收益。通过和风险打交道,我们能收获美好时光和生活品质。

如果害怕失败,你永远也没办法成功。因此,我会在本书中非常清楚地展示赢得收益的可能性,当然也包括附带的各种风险。同时,我将教会你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我们做不到完全消除风险,剩余的风险还是需要你个人去承担。但是,你将获得两位数的收益率作为回报。



对国家养老金盲目的信任


德语区国家投资行为糟糕的第三个原因,是民众从小根深蒂固的幼稚观念,即国家养老金很有保障。然而,实际上至少到目前为止,它都是缺乏保障的。


指望国家养老金的人,终会被抛弃。

养老金模式对现如今40多岁的在职人员而言,不是困境,而是它已经失败了。它的计算依据根本是错误的。一些国家比我们更早认清这一点,继而做出一系列反应。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每个人都要承担自己的养老金。大部分德国政客也深知这一点。然而,还存在一个问题是,以何种过渡制度来公平地对待现如今已经退休的这部分群体。

他们一生都在为别人考虑,因而不会也不能为自己打算——至少不在国家预设的框架里。现在是时候建立过渡模式了。如果我们继续推诿,不解决这个问题,危害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况且其他国家已经先行一步,证明过渡模式是能解决问题的。

设想一下,你从一开始就用150欧元的儿童福利金为第一个或者第二个孩子进行投资理财,且获得平均收益率12%的回报。那么,从孩子19岁时起,你不用再继续投入,但以前投入的钱依旧持续做投资理财。你的孩子在40岁时,就将拥有129万欧元,50岁时将达到400万欧元,60岁时将达到1250万欧元左右。

你的儿女可以在他们60岁时每月拿到83000欧元的养老金(此处我们假定仅以8%的收益率来计算,因为对养老金我们要采用特别安全的投资方式)。你的孩子甚至在40岁时就可以退休了,因为那时每月的“养老金”也有8600欧元了。

如果你给自己的孩子买了专门的教育保险,每年的收益率为6%,则达不到刚才所说的财富程度。你的孩子40岁时,只拥有20.7万欧元(而非129万欧元),50岁时只有37万欧元(而非400万欧元),60岁时只有66.3万欧元(而非1250万欧元)。当然,每月的“养老金”也就会相应减少,在你的孩子60岁以后,大约从83000欧元减为3319欧元。

你一方面见识了复利的影响(此处忽略不计通货膨胀因素)。由于复利的作用,货币投资一定不是以直线的形式(“平均”)增长,而是呈指数级增长的走势(曲线“爆炸”式快速上升)。你另一方面认识到,6%和12%的年利率所带来的最终结果有天壤之别。前面所描述的第一种情况下,你不得不承担的风险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你投资的时限越久,投资的范围越广,承担的风险则会越小)。但从举例可见,其回报利润是后面这种情况的19倍!只冒这么小的额外风险,就会让你变得富有。

最后,我们再次强调:追求完美的产品、内心的恐惧和对国家养老金的盲目信任,都是糟糕的投资顾问。这三个因素阻碍了我们去获取本应得到的收益。



风险的含义


我们已经好几次涉及“风险”这个概念,但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想给你一个非常简单却确切的定义。对于作为投资者的你来讲,风险不是别的,而更多的是一种可能性,即当你有需要时无法把一笔(预期的)钱拿出来支配。从这个定义及之前所述的内容出发,可得出4个评价风险的原则:

1.风险越大,获得收益回报的机会则更大。这不是说为了获得可观的收益而不计代价地去冒一些无谓的险。确切地说,是通过以下的原则可以大大地限制风险。

2.投资的时间越长,风险就会越小。因为你等待的时间越久,在未来某一个时间点,你实现所期待的收益的可能性就越大。

3.从中得出相反的结论:你对钱的需要越紧迫,就应当投资更保险的项目。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仍冒着风险去投资,很大的概率是你无法等到能获得期望收益的那一天。

4.投资分散面越广,越有可能通过投资组合获取你期望的平均收益。因为通过分散投资领域,你能够完全消除所有非系统的影响因素(企业独有的特殊性)。通过分散投资都无法消除的系统影响因素,在总的风险中,约只占比35%。



保持分散风险


我们还得详细说说投入资本的风险分散和风险分担这两个问题。我们从现在起就要牢记,必须学会分散风险的两个主要原因:

1.避免全盘皆输;

2.提高命中“大奖”的概率。


正如一再强调的,没有人能准确地知道哪些股票会是未来的微软、AOL、戴尔和沃尔玛。但如果把投资分散得越广,我们获得这些成功的机会就会越大。如果主要投资在货币产品上,你就是放弃了丰厚的收益,甚至可能毁了自己的资产。



没有什么比“无风险的”投资更不理智


为了易于理解,我给大家举两个例子。设想一下,你将10000欧元用于固定利率为7%的产品投资,投资时限为30年。如果能找到这样的产品,30年后,你最终仅仅获得76122欧元。很显然,这不是什么惊人的结果。

反之,如果遵照最重要的投资规则,你就会采用不同的方式。这条规则是:我们应当牢记分散风险——即使数额较小。因此,你不会把10000欧元只做单一的投资,而是会等分为4组,每组2500欧元,分别投到4种不同的产品上。

假设你选择4支不同的股票基金,它们都在近3~5年内达到平均每年16%以上的收益,那么,你现在处于一个高风险等级。

考虑到绝对的悲观主义者,我们假定前3份投资通通遭遇全盘沦陷。迄今为止,全球还没有哪一家注册基金失去它的全部资产。此处只是假设。那将意味着,3份2500欧元的投资都将血本无归。只有第四组2500欧元的投资达到了每年16%的收益目标。

现在关键的问题在于:哪一种策略能让你30年后获得更多的收益呢?是30年内将10000欧元全投在收益率7%的产品上的利润高,还是只需要投入2500欧元而收益率为16%的利润高呢?

你或许已经猜到,第二种策略带给你的收益多得多。但你能想到它们之间的差距有3倍吗?每年16%的收益率,2500欧元在30年后将变为214624欧元。



税收和通货膨胀


如果投资货币资产,你的钱会越存越少。仅有的一点点收益中,税收要啃掉一部分,通货膨胀又会拿走一部分。我给大家讲讲第二个例子。

假设你投资100000欧元,固定利率为4.5%。16年后,这笔钱会翻倍成200000欧元。如此微弱的增长竟需要那么长的时间。你也许会说:“至少我的投资很稳定,有保障。”那就大错特错。实际上,16年后,你真正得到的还没现有的多!因为在免税额度已用光的情况下,你要缴纳约28%的源头税(从2009年开始),你个人必须从本就微薄的收益中拿出28000多欧元缴纳给税务局。

16年里,当然还不可避免有通货膨胀。所以你最终得到的钱,它的实际价值明显低于你刚投资那个时候。

假设接下来的16年,平均通货膨胀率为2%~3%,这个数值完全不高。从1949年起,平均通货膨胀率甚至远高于4%。

16年3%的通货膨胀率意味着,你将损失38.58%的购买能力。那个时候的钱,价值只相当于目前的61.42%。用刚才的例子来讲:你投资的100000欧元根本没有翻番,而是只等同于现在的105642欧元。因为200000欧元中,要刨开缴纳给税务局的28000欧元。剩下的172000欧元因为通货膨胀又折损了66358欧元。结果证明,16年后,你压根儿没有任何收益。这种方式让你的钱越存越少,你的投资没有取得令人激动的结果。

也许你会反驳,未来几年利率可能会提高,这样这笔投资的钱就会更快实现增长翻番。未来几年,利率的确可能提高。但只要银行利率提高,通货膨胀率就会相应增长。最终的结果还是一样。

我迫不及待地想给大家展示一项很有趣的研究结果。有人为此调查和计算了1900年到2003年期间全球股票和固定利息的有价证券的平均真实收益(扣除了当时货币的通货膨胀率)。全球股票的平均收益率为每年7.1%,固定利息的有价证券平均收益率只有每年2.1%。仔细想想,此处展示了真实的平均值。这个结果很是令人震惊,它清楚地显示了高通胀率对不同投资形式的影响。税收在这个过程中还没有被考虑在内。货币投资有它存在的理由,下一章中会详细地说到。比如说,可以利用货币投资保有充足的现金储备量。但是,如果从增长财富这一角度来谈,就并不合适。对投资项目而言,如果它提供的收益无法明显高于在通货膨胀和税收中损失的部分,就应该早早地被排除。



如何预测通货膨胀的影响


有一个简单的经验公式,借此你可以轻易地计算出,3%、5%或者7%的通货膨胀率究竟会导致什么结果:


72÷通货膨胀率=货币贬值一半所需年数

按3%的通货膨胀率计算,那么72除以3得出24。这意味着,你的钱在24年后将贬值一半。换个说法是:那时你需要2倍的钱,才能达到和现在同样的购买力。1982年,整个欧洲的平均通货膨胀率达到了12%。在通货膨胀率如此高的情况下,只需要6年,你的钱就贬值了一半。



你未来真正需要多少钱


让我就通货膨胀的影响最后再举一个例子。假设你今年40岁,而且知道自己在65岁时计划每月用3000欧元来作为生活开支。正如可预见的情形,你必须考虑到,因为通货膨胀,那个时候你需要更多的钱,才能有等同于目前3000欧元的购买力。

假设我们在接下来的25年内要面临3%的平均通货膨胀率。你知道25年后,为了维持像今天3000欧元一样的生活水平,你所需的实际金额是多少吗?这一数额将达6098.38欧元。

我们的计算到此为止。但你不可能说到这个年龄就不活了。当你75岁的时候,会是怎样呢?那时你将需要8195欧元。如果能活到85岁——人类的寿命正在不断地延长——你那时需要的金额将高达11014欧元,才能达到今天3000欧元的购买力。



通货膨胀支持有形资产


为了能让资产在可接受的时间段内实现翻番,我们需要投资有形资产。因为通货膨胀不会使有形资产贬值,情况恰恰相反。或者说,你曾听过有人抱怨他的房子因为通货膨胀而贬值了?事实是,“房子变得价值更高,变得更贵了”。因此,在货币资产领域出现的通货膨胀,到了有形资产领域里,被称作价值上升。通货膨胀折损你的货币资产的价值的同时,使你的有形资产的价值以相应的比例上升。如果投资有形资产,你便可以把通货膨胀视作你的好朋友。如此看来,金钱有两种形式:增值的钱(有形资产)和贬值的钱(货币资产)。

正如你所认识到的,除了第一时间投资有形资产,然后选择收益高的投资外,别无他法。如果你的梦想是获得令人瞩目的财富,那么从一开始就应该淘汰任何收益率低于8%~12%的投资产品。



重点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我在讲座或培训班上,收到了数千个提问。通过对所有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无论怎样的投资者,他关心的问题最终都可以归结为共通的10点或15点。我在本书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梳理,结果如下:

1.应当投资股票还是投资基金?

2.投资基金究竟是什么?投资这样的基金有多少保障?

3.基金有多少种类型,以及如何判定哪一种最适合自己?全世界投资基金超过55000支,如何才能更好地去选择?(光是在德国注册的投资基金就超过5000支)

4.我应该如何在各种投资上分配资金?怎样才能为自己量身打造一套最优的风险分散方案(结合自身目标、财力、投资个性和投资年限)?

5.我该如何打理自己已有的投资?

6.如果投资基金,需要承担哪些费用?

7.其他还有哪些盈利不错的投资方式,有哪些注意事项?

8.我应当直接买入,还是最好先咨询投资顾问?以及哪里能寻到优秀的顾问?

9.如何开始第一步,以及接下来有什么步骤?

10.该如何保持对投资的全局掌控,如何管理投资?

11.股市持续下跌时,应当怎么办?

12.我属于追求安全的类型,哪一种投资抗风险能力最强?

13.我如何在一组可比较的投资产品中选出最佳的投资基金?怎样比较不同的投资产品?

14.对于未来,我可以有什么期待?

15.我怎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投资收益?我怎样才能大大缩短不动产贷款的期限?


正如前文承诺的:我们会逐个回答所有的问题。你会收获一本内容全面的投资入门指南。请再仔细地看一遍这些问题,以及本书的目录,把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着重标注出来。

让我们现在开启金钱翻番之旅!根据不同的风险类型,需要的时间为6年到10年不等,或许还会更快。

* * *

致富能量贴士

越是收入低的人群,越是认为投资必须要首先保障安全。

不存在完美的投资产品,但是有完美的投资策略。宁肯一开始犯些小错误,也不要因追求完美而犹豫不决。

不要为了不输而去参与,而要为了赢去参与。不要因为害怕损失而去进行年收益率远低于12%的投资。

生活要么是一场伟大的冒险,要么一无是处。如果你害怕失败,最终将一无所获。

通货膨胀折损你货币资产价值的同时,使你的有形资产价值以相应的比例上升。



* * *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财务自由之路:人生赢家的30条法则 女人一旦了解理财投资操作,比男人多赚5% 新中国文学研究70年 新中国语言文字研究70年 新中国哲学研究70年 新中国民俗学研究70年 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 新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70年 新中国民族语言学研究70年 财务自由之路:我如何从破产者成为亿万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