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百年变局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历史军事 > 百年变局

一、“国际格局”的定义与判断标准

书籍名:《百年变局》    作者:王文
推荐阅读:百年变局txt下载 百年变局笔趣阁 百年变局顶点 百年变局快眼 百年变局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百年变局》一、“国际格局”的定义与判断标准,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特朗普政府的对华“贸易战”已经持续一年有余。随着美国将中国指认为“汇率操纵国”,这场旷日持久的纷争又存在向金融、货币领域转移、升级的可能。

对此,国际社会对中美这两个世界上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之间的敌对关系深感忧虑,种种有关中美关系走向的负面预测频见报端:有人说中国对美国秘密发动了的“百年马拉松”式的竞争,而美国必须且正在对此进行强硬回应,有人说中美“修昔底德陷阱”已无可避免,有人说中美关系已至“临界点”,更有甚者对“下一次大战”进行预测和评估……

处在十字路口的中美关系究竟将何去何从?我们能否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长时段,以及国际格局变化大势的视角来对其进行深度解读并得出有益的启发?本节试做浅析。

在国际关系领域,决策者和理论家们在观察世界、分析问题、制定战略时,都不可避免地要首先对“国际格局”进行判断,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其他具体问题。当年美国学者肯尼斯·沃尔兹作为国际关系理论大师的历史地位也是由其“结构现实主义”所奠定。这是因为,他的研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简明、优雅的分析框架,帮助所有的分析者对“结构/格局”(structure/configuration)这个根本性问题做出更有力的回答。那么,究竟何谓“国际格局”?

“国际格局”通常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大国间的实力对比,二是大国间的战略关系。从这个定义来看,通常某个大国的崛起(譬如时下的中国、19世纪末的美国等)或衰落(如苏联解体、“二战”后的大英帝国等),以及他们之间的战争(如“一战”“二战”)、联盟转化(如轴心国、协约国集团的形成)等,都是国际格局变革的原动力。而小国在这些大博弈(Grand Chessboard)中基本没有多少影响或作用。

一般来说,国际格局有单极、两极和多极三种基本形态。所谓“极”(polar)就是指在这个系统内,处于绝对优势地位(predominant)的那些超级大国。单极格局,譬如古代东亚世界里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譬如“冷战”后美国的“一超独霸”。在该格局中,霸主凭借无与伦比的军事/经济/政治/文化优势而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因而受到体系的限制最少,行动自由度也最大。古代中国受制于当时落后的交通和通信条件(或许还有儒家的和平主义思想)而对邻国较少干预;但后“冷战”时代的美国,尤其是小布什时期,则充分利用(或滥用)其“单极时刻”而恣意妄为,譬如在未得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发动多场战争。

两极格局下,最强大的两个霸主相互敌对,或直接发起攻击,如东罗马与帕提亚帝国(伊朗)在西亚的竞争;或两者间不发生直接冲突,但通过建构联盟、操纵他国进行“代理人战争”,雅尔塔体系下的美苏“冷战”最为典型;或者兼而有之,如春秋晋楚争霸、西汉与匈奴。而处于夹缝里的中小国家则很难保持中立,时刻面临着选边站队的难题。至于多极格局,最典型的莫过于近代欧洲以及“一战”后所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不少结构主义者看来,两极最稳定,多极最不稳定。人们对高度等级制的单极体系讨论最少,盖因近代以来其鲜有出现;美国曾欲将“单极时刻”延续为“单极时代”的图谋也很快归于失败。

在不同格局下,无论大国还是中小国家,行为模式及其所受限制都大不相同。如果在这个问题上模糊不清或认识偏差,那么将难免犯站错队伍、南辕北辙、事倍功半等“路线错误”,从而给国家带来灾难。所以说,“认清时局、判明大势”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国际体系的构成要素示意图

注:虚线所框定的三个要素(国际规范、大国实力对比、大国战略关系)是比行为体变化更快的变量,因此崛起国可以通过改变它们来推动国际体系的转化。[1]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准备:我们必须要让孩子做好准备,不能让运气或环境决定他们的未来 秩序给我自由 阿斯本文稿 巴彻斯特养老院 白猿 不过是插曲罢了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达洛维夫人 黛西·米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