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1分钟物理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科普学习 > 1分钟物理

第30页

书籍名:《1分钟物理》    作者:中国科学院物理所
推荐阅读:1分钟物理txt下载 1分钟物理笔趣阁 1分钟物理顶点 1分钟物理快眼 1分钟物理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1分钟物理》第30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比如,电子质量是9.1×10-31 千克,电荷为-e;它的反物质正电子的质量也是9.1×10-31 千克,但电荷却是+e。质子、中子或者夸克等也都一样,我们还可以用反质子、反中子等合成反原子。
    反物质和正物质(例如电子和正电子)一旦相遇就会湮灭,变成高能光子或者其他正反物质对。那这就有一个问题,茫茫宇宙中几乎全是正物质,反物质岂不分分钟被湮灭了?是的。按照现有的说法,宇宙早期CP被破坏,导致正物质比反物质稍微多那么一点儿。结果就是,反物质湮灭了,正物质还剩了一点儿,构成了我们现在的手、脚和大地。
    那么太空中是否还有反物质呢?有的。虽然宇宙早期的反物质湮灭了,但太空中的那些高能粒子相互碰撞的过程还是会产生反物质的。太空中的物质太稀薄了,反物质在与正物质碰头湮灭之前还能跑很远的距离,或者说能“活”好长时间。有多少反物质呢?不多,反质子只是质子的1/10000(GeV量级)。
    介绍了这么多背景知识,现在来回答问题。反物质能不能观测?如果能,怎么观测?当然能,要不我们怎么知道它存在呢?最早的反物质(正电子)是通过威尔逊云室观测到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加个磁场,一个粒子过去后,云室中的气体会被电离,描出一条轨迹。测一下轨迹半径,用笔算算,人们发现这个粒子质量、电荷和电子完全一样,只是它往左偏了,而电子是应该往右的。于是我们发现了正电子。
    现在太空中有很多探测器,例如丁肇中主持研究的阿尔法磁谱仪,我们的猴哥“悟空号”,以及费米实验室等,其原理都差不多,只不过不再用云室,改成硅板了。
    ◆◆◆
    
    34.宇宙膨胀,距离越远的星系退行速度越快,请问这个退行速度可以超过光速吗(尽管空间膨胀和相对运动不是一回事)?
    这是可以的。而且由于超光速无法传递信息,所以那些星系我们再也看不到了。我们能够观测到的宇宙是有一个范围的。
    ◆◆◆
    
    35.中子是电中性的,但是中子星的磁场是哪里来的呢?
    中子虽然是电中性的,但是实验发现中子内部是有非中性的电结构的,概括来说中子主要由3个带电的夸克构成,夸克在中子中不断“运动”进而产生磁场。因此,中子带有非零的磁矩(约为-9.66×10-27 焦耳/特斯拉)。中性的原子甚至宏观物体(比如磁铁)的磁性也源于其中的电结构。
    虽然说中子本身具有磁矩,但是对脉冲星(中子星的一种)的观测发现,脉冲星的磁场之强远非仅靠中子磁矩能够达到。这其中必然有其他的磁化机制存在。(目前人类观察到的中子星表面磁感应强度甚至可达千亿特斯拉,而实验室中2018年的最新纪录也仅仅是1200特斯拉的脉冲磁场。)中子星虽然名为中子星,但是中子星里面还是存在一些电子和质子(占十几分之一的质量),并且其中的电子是相对论性的高度简并电子,在费米面附近的能态密度远远大于非相对论性电子。这些电子才是中子星强大磁场的主要来源(至少现在的理论是这么认为的)。中子星的强磁场主要源于在前体恒星磁场诱导下相对论性强简并电子气的泡利顺磁磁化。
    综上所述,中子虽然是电中性的,但是中子仍然拥有磁性;虽然中子拥有磁性,但是中子磁矩并不是中子星磁场的最主要来源。
    参考文献:https://smithsonianmag/smart-news/strongest-indoor-magnetic-field-blows-doors-tokyo-lab-180970436/。
    ◆◆◆
    
    36.把一个速度非常接近光速的粒子射向黑洞,那么这个粒子的速度是否有可能超过光速?在狭义相对论中,具有静止质量的粒子无法被加速到光速是因为质量会增大,但是如果把一个速度非常接近光速的粒子射向黑洞,因为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是一致的,这粒子仍然有很大的加速度,所以它有可能超过光速!请问这个想法哪里出现问题了,有没有关于这个问题的文献?
    物理君必须说,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这也许是我们目前收到的问题中最好的一个。物理君要表扬题主这种充满想象(但又没有无视科学原理)的思辨。
    这个问题在狭义相对论中是无法解决的。你必须到广义相对论里面去,考虑黑洞的引力场对时空的弯曲。事实上,如果你站在一个远离黑洞引力场的静止参考系中看另一个人以近光速掉进黑洞。他越接近黑洞,视界相对你的时间流速就越慢,所以你事实上看不到他超光速。相反,你会看到他越来越慢地掉入黑洞,甚至在视界上完全静止下来。也就是说,由于引力效应,在你的参考系中,他要花无穷长的时间才能掉进黑洞。
    
    量子篇
    
    01.网上说薛定谔的猫既死了又活着,那么薛定谔的猫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在量子力学中用一个波函数来描述。而波函数具有一个重要的性质:它可以展开成若干个本征状态的叠加,这叫作态叠加原理,就好比一个粒子可以既是自旋向下的状态又是自旋向上的状态。这是一种很难直观想象但是却被无数实验证实了的微观世界的特征。在薛定谔的猫的实验中,某个粒子处于衰变与不衰变的叠加态,而实验仪器规定一旦粒子衰变则释放毒气将猫毒死。所以既然粒子可以处于衰变与不衰变的叠加态,与粒子衰变绑定在一起的猫的性命是不是也就处于生和死的叠加态了呢?
    必须澄清,用现代的观点来看,薛定谔的猫是一个比喻性大于严肃性的思想对象。态叠加原理虽然也可以直接运用到宏观物体上,但我们通常不这样做。不这样做的原因是量子叠加,量子纠缠这些现象其实非常脆弱,需要非常小心地保护。宏观物体时时刻刻与环境进行无法避免的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会很快破坏掉脆弱的量子态。一个宏观物体哪怕一开始处于量子叠加态,它的量子叠加态也会迅速因环境相互作用的扰动坍缩掉。这个时间尺度是极快的,快到人根本无法察觉。这个过程叫作宏观物体与环境作用的热退相干。也正因如此,量子力学虽然一直是对的,但你在现实生活中从来就不会看到一只猫处于死活叠加态。
    这是一个初期提出来时非常生动且非常有启发性的物理学比喻,但由于过于生动,后来反而误导了不少非专业人士。为薛定谔老师擦把汗。
    ◆◆◆
    
    02.什么是量子纠缠?
    要理解量子纠缠态,首先你要理解什么叫量子叠加态。在经典物理里,事物都有确定的状态。一个物体在A点,那么这个物体就不会同时处于B点。但在量子力学里,物体可以同时处在A和B两个不同的点。这种状态就叫作量子叠加态。此时,我如果对这个物体的位置进行精确测量,那么这个物体会随机出现在A和B中的一个点。这个过程叫坍缩,对应外界测量(扰动)改变叠加态概率幅的分布。
    至于量子纠缠,以两个物体为例,比如两个电子,如果我们说这两个电子处于量子纠缠态,那就意味着当我们对其中的一个电子进行测量(扰动),改变了这一个电子的量子态时,另一个电子的量子态也立即发生变化,尽管我们并没有对另一个电子进行测量,而且这两个电子可能相距非常远。
    需要特别提一下的是,量子纠缠是瞬时传递的,没有光速的限制,但由于量子纠缠无法传递信息,所以量子纠缠并不违反相对论。
    ◆◆◆
    
    03.处于量子纠缠态的粒子可以在瞬间传递自旋信息,那么它们能不能传递能量?
    量子纠缠态是不能传递信息的,更不必说能量了。纠缠态能够瞬时改变的是波函数的状态。这是两个概念。
    比如,有两个处于纠缠态的粒子,一个在地球上,一个在天狼星上,两个粒子都可能自旋向上或者自旋向下,但出于某些原因,两个粒子的总自旋一定为0。如果我们通过测量发现地球上的那个粒子有向上的自旋,那么有些说法会说,这时候天狼星上的那个粒子的波函数瞬间从既可以向上又可以向下的状态变成了只能向下的状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深度营养:为什么人类的基因需要传统饮食 获客 叛逆天才:拒绝一颗盲从的心,让自己闪闪发光 女配手握龙傲天剧本 女主她超可爱 女尊之夫郎是只鬼 女尊之科举宠夫两不误 判官大人请自重 炮灰男配沉迷赚钱之后 炮灰女配绑定万人迷系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