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1分钟物理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科普学习 > 1分钟物理

第25页

书籍名:《1分钟物理》    作者:中国科学院物理所
推荐阅读:1分钟物理txt下载 1分钟物理笔趣阁 1分钟物理顶点 1分钟物理快眼 1分钟物理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1分钟物理》第25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同样的道理,得益于自然的馈赠,原子内电子的跃迁是原子的固有共振频率,其稳定程度可达10-18次量级,相当于160亿年不差1秒。在如此稳定的原子钟(比如锶原子光晶格钟)的辅助下,人类通过跟它的计数比较,自然可以获得皮秒甚至飞秒的测量准确度。
    时间/频率是人类掌握得最精确的物理量,其他物理量若能跟时间/频率建立直接联系,其测量精度也随之提升。比如长度的国际标准定义,依赖于光速不变定理,1米可转换成光在真空中跑1/3000000秒所经过的距离。
    不过,如果教条地应用国际标准,将其推到微观尺度——比如将纳米尺度的测量转换为高能X射线(波长在0.1纳米以下)在飞秒时间内运动的距离——真要这么干会让实验物理学家睡不着觉,因为在如此小的尺度下进行如此短时间延迟的测量超过了人类目前操纵自然现象的极限。
    实际上,更靠谱的做法是利用真空中光子内稟的波长λ与频率υ的关系(λ=c/υ),将特定频率的波长作为微观世界的标准尺子。比如,常用的铜靶Kα1对应的X射线波长是0.154纳米,我们也可以使用高大上的、波长大范围可调的同步辐射光源。
    极低温度的测量,依据微观原子的动能对温度的定义(3kT=mv2,k为玻尔兹曼常数),可转换成在显微镜下测量的被激光冷却的原子的扩散速度。以铯原子为例,如果在显微镜下看它们在1秒内移动1毫米,则估计其温度是5纳开。据我们所看到的报道,目前冷原子领域的最低温度记录是几十皮开。
    
    宇宙篇
    
    01.地球为什么没有因太阳一直照射而越来越热?
    地球确实是越来越热,不过主要原因是温室效应,而不单单是因为太阳一直照射。地球的能量来自太阳光的照射,而从地球诞生到现在,阳光就一直照射着,地球上的能量岂不是越来越多,温度越来越高?
    其实不然。地球这个热力学系统,在源源不断地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的同时,也在向外面散发着能量。照射到地球上的一部分阳光被地表吸收,一部分被植物光合作用储存成生物能。而动物的活动又将这部分生物能消耗掉,变成热量散布到周围的环境中。这些因素都将使地球环境中的能量升高。
    我们知道,有温度的物体都会向外界散热,其散热方式包括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地球也不例外。不过面对太空这个环境,地球只剩下了辐射这一个方式。这样,地球一方面从太阳光得到能量,一方面又通过辐射红外线向太空散发能量,当吸收热量与辐射热量达到平衡时,地球的温度就不变了。当然,得达到这个热平衡,温度才能不变。所谓的温室效应,简单说就是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等气体浓度越来越大,本来要辐射到外太空中的红外线被大气吸收了,向外散发的热量减少,而本身吸收的能量又不变,导致在现阶段地球整体的温度上升。
    ◆◆◆
    
    02.地球到底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科学家如何知道地球内部有核、幔、壳结构?
    如果看过凡尔纳的《地心游记》,你肯定会被书中主角一行人从火山洞跳入地心的经历所吸引。在凡尔纳的年代,人们难以对地球内部结构有深层的认识,地球空心论曾大行其道,当时也有很多试图找到通往地心的洞穴的冒险家。但如果对此稍加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地球空心很大程度上是不合理的。如果是空心的,那么地球如何抵抗大质量物体相互吸引的引力而不至于坍缩呢?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人类发现地球的分层结构时利用了地震波。1910年,克罗地亚科学家莫罗霍维奇发现地震波的速度在地下某一深度处有突然的增高,这里就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1914年,美国科学家古登堡发现在地下更深处,还有一个速度分界面,这就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
    但我们对地下真实情况的了解还是很肤浅的。人类目前能到达的深度有限,苏联的科拉钻井到了地下12千米处,但连地壳都还没有钻破。利用对岩浆等的研究,我们也能获得一些关于地幔物质的数据。但目前我们对地球内部物质组成还有很多未被证实的猜想。
    ◆◆◆
    
    03.地球及一切其他星球自转的原动力来自哪里?是什么能量一直驱使着星球的自转?
    这个问题非常基础,但问的朋友有点多,所以我们还是回答一下吧。
    在理想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能量来维持的。物体天然就可以永远运动下去,这是由伽利略发现的经典力学的基本法则之一。现实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往往不能永远维持下去是因为摩擦力、空气阻力等耗散作用普遍存在,所以物体的运动需要额外施加能量来维持。
    而星球在真空中自转,几乎没有耗散作用,天然就可以长久地自转下去,不需要能量。
    不过物理君还要强调一点,永远自转下去不等于永动,永动机的定义不是字面上的“永远动下去的机器”,永动机是指能够永远产生可用的能量(而不产生别的不可逆变化)的机器。
    ◆◆◆
    
    04.地球的自转速度是否在减慢?
    嗯,是在减慢。日子终于可以过得慢一些了——物理君瞎说的。
    地球的自转周期,也就是一天的长度,每隔十万年增加1.6秒。而地球自转速度变缓的原因可归为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两类,其中外界因素起主要作用。外界因素主要来自长期的潮汐摩擦效应,内部因素主要来自无规的地核运动和季节性的大气运动。
    所谓“潮汐摩擦”,简单说就是,月球和太阳通过占据地球表面71%的海洋引发潮汐,把地球拖慢了。地球表面的潮汐形成两边较鼓的椭球,其旋转的速度要慢于地壳的旋转速度,因此地壳与海洋之间的剧烈摩擦导致地球自转速度变慢。另外,潮汐的旋转角速度快于月球的绕转角速度,因此海洋的部分角动量又通过潮汐力产生的力矩传递给了月球。
    当然,说到地球上不规则分布的物质,由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对更大,它们都会通过月球潮汐力产生的平均力矩传递角动量给月球。即使地球是个完美的球体,也会因为引力的作用产生变形,从而产生力矩,这就是所谓的“潮汐锁定”。
    而且,由于能量守恒,在地球自转速度减慢的同时,月球公转周期会变长,并慢慢远离地球。最终,这个潮汐摩擦和力矩的作用使得作用双方趋于相互锁定,即月球公转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这也意味着一天与一个月的时间相同。我们常见的月球实际上一直以来都是以同一个面朝向我们的。这是因为月球的质量要比地球质量小得多,月球的潮汐锁定已经提前完成。
    同样的过程也发生在太阳和地球之间。现在,地球上一年的时间远大于一天的时间,当有一天地球相对于太阳的潮汐锁定完成,那将出现一天与一年的时间相等的情形。那就真的是“度日如年”了。当然,有足够长的演化时间,地球和月球、太阳和地球才能分别达到潮汐锁定。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们的地球作为太阳的行星,仍然处于相当年轻的阶段。
    地球自转变慢的两个内部原因——无规的地核运动和季节性的大气运动——可以这样理解:(1)角动量不变时角速度大小可以变化;(2)角速度的方向与角动量的方向可以是不一样的。
    比如,花样滑冰运动员在做原地旋转动作时,其手臂向内收的同时,他自转的速度将会变快。只要角速度的方向不平行于旋转物体的主轴,角速度方向就会一直变化。考虑一个极端情形:你向上抛一根长细棒,让细棒沿着长轴方向高速旋转(细棒足够细的情形下,其贡献的角动量可忽略不计),然后再使细棒沿着垂直长轴的方向旋转上抛,此时角速度在空中必然是会发生变化的,而角动量是不变的。明白了这些,你自然能理解地球内部运动导致的自转速度变化。
    最后,物理君还可以(滑稽地)提出一个能造成地球自转速度变慢的内部因素,这也是我们地球人都能参与的活动,那就是把靠左行驶的汽车全部改为靠右行驶,这样一来,一天的时间就增加[1] 了。当然,这个所谓的一天时间变长是相对于汽车都停在原地不动的情形而言的,其变化也十分微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深度营养:为什么人类的基因需要传统饮食 获客 叛逆天才:拒绝一颗盲从的心,让自己闪闪发光 女配手握龙傲天剧本 女主她超可爱 女尊之夫郎是只鬼 女尊之科举宠夫两不误 判官大人请自重 炮灰男配沉迷赚钱之后 炮灰女配绑定万人迷系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