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无止之境:中国平安成长之路全文阅读

人人书 > 心理哲学 > 无止之境:中国平安成长之路

中国“PATH”的新使命

    “PATH”是道路、路线的意思。

    “PATH”也是当今中国最具创新力、引领性的四家世界级公司的拼音首字母的合成词,即中国平安(P)、阿里巴巴(A)、T(腾讯)、H(华为)。这四家公司,三家总部在深圳,一家总部在杭州,华为和平安分别诞生于1987年、1988年,腾讯和阿里分别诞生于1998年、1999年。

    在肇始于2018年的中美贸易摩擦中,所有中国企业都在面对新的考验。当年《中国企业家》有句口号,“国力的较量在于企业,企业的较量在于企业家”。今天,中国商界应该会更深切地意识到“较量”的含义。

    在未来十年、二十年,当中国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时,中国会不会有一批公司,能和美国的FAMGA(脸书、亚马逊、微软、谷歌、苹果)抗衡,放在全球也不逊色?目前来看,希望寄托在PATH身上。中国用户的数量、复杂性、挑剔性以及整个市场此起彼伏的高强度竞争已经倒逼着在供给端,锻炼出了一批和全世界竞争对手相比更好的中国公司。中国平安,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公司之一。平安科技创新的突破,正在书写中国创新的新篇章。

    马明哲笃信,科技是未来世界的主流。在科技影响下,金融可能有两个方向:第一,因为科技的加入,原来的金融体系变得越来越高效了;第二,科技与金融融合后,会产生很多新需求,这些业务在从前是不存在的。

    十年前,很难想象移动互联网会发展到现在这样,颠覆了那么多个行业,又催生了那么多个行业。未来,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计算等技术得到普遍应用的情况下,又有多少行业会被重塑呢?

    平安的思路是“科技赋能金融、科技赋能生态,生态赋能金融”。一般的金融机构,可能认为只要把金融本业做好就可以了,但平安认为,要想把金融做好,就必须要依靠科技的力量,做着做着发现,只有形成生态圈了,才有竞争力。

    从世界级公司的角度看,像平安这样的公司的成长逻辑有以下几点。

    第一,立足于巨大而巨变的市场。

    以车险为例,其背后的图景是:2018年中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27亿辆,其中汽车2.4亿辆,小型载客汽车突破2亿辆,机动车驾驶人突破4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达3.69亿人。这样巨大的规模,使得科技研发上的投入非常值得,一旦有突破,成本就可以大大摊薄。同时,从抽样的角度看,这样的用户规模很容易形成分析模型,进而通过大面积使用,极大地降低成本(如微表情技术带动了线上审核,省却了线下建设网点的高昂费用)。

    巨变是指用户需求和产品服务之间的快速反馈、修正与迭代,伴随技术进步和代际差异,这些变化日新月异,淋漓尽致。

    “挑战—回应”是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巨大和巨变的市场是挑战,对挑战进行创造性的回应,这是中国公司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第二,走向以创新为中心的竞争。

    既然中国的市场规模有利于研发投入者获得丰厚回报,为什么过去中国公司对研发并不重视?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容易挣的钱很多,无须研发;二是知识产权保护不够,不愿研发愿拷贝。

    但中国市场还有另一些特点。比如,供过于求,过度竞争,打到最后,同质化没有出路,终究还是要走向依靠创新、品牌和差异化。又比如,残酷的竞争提升了消费者体验,消费者要求越来越高,倒逼企业想方设法“微创新”。再比如,中国的市场规模和增速,使得简单移植跨国公司的产品出现了不配称,如阿里巴巴之所以“去IOE”(IBM、Oracle、EMC)就是因为按照IOE的架构,无法满足数据库扩展和阵发式营销推广(如“双11”)的需要;而华为之所以高度重视研发,则是因为它一开始就要和世界高水平选手较量,产品事关通信质量,必须高质量、高稳定,没有真功夫是不行的。

    中国各行各业的创新正在进入加速期,越来越多的中国创新也将走向世界。

    立乎其大,则其小者不可夺也。为了满足巨大、巨变的消费者需求,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胜出,中国公司必须创新,一开始是应用创新,但走着走着,就必须进入更加底层、更加基础的创新。用华为公司董事、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的话,过去的创新是通过已有理论做技术、工程和解决方案方面的创新,是“创新1.0”,而未来则是要关注五到十年甚至更久远的发展,关注从0到1而非延续性的发展,关注基础理论的突破和前沿科学技术的发明,这是“创新2.0”。迄今为止,中国公司还没有为全球商业文明贡献出重大的底层创新(如蒸汽机、电子通信、晶体管、阿司匹林、集装箱、互联网),从而产生世界意义的正外部性,但我们相信,这个创新时代正在开启。

    自己才是自己命运的定制者。

    由于改革开放后,中国现代化的起点是向西方特别是欧美日学习,导致中国公司的发展三要素,按照次序依次是依赖性、开放性、自主性。所谓依赖性,就是以引进、模仿为主,拜师学艺,边学边干。

    什么是好公司?什么是样板公司?在很长时间,我们心目中的尺子基本都是欧美日的公司。中国公司的最佳命运似乎已经被定制好了,就是成为欧美日那些优秀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一个模板。但事实上,以PATH为代表的这些中国公司,观其曲折演化的路径,并不是某个国外公司的“拷贝版”。它们的成功具有内生性,只是从理论上没有被很好地总结。

    本书以平安为例,就是试图总结中国公司的成长模式和创新模式。从应用的创新到组织的创新、科技的创新,最终是知识的创新。谁能更加自觉地顺应历史进步的大潮流,以人类福祉为念,科技向善,矢志创新,谁就能走到时代前列。

    只要中国有世界最大的需求、最有活力的需求、最多样化的需求,有最激烈的竞争,还有自强不息、以人为本、以知识为本的奋斗精神,则中国公司就一定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PATH),它们的经验和模式也会像今天的FAMGA一样,泽被世界。

    世界经济和商业发展的范式正在发生深刻转换。如果中国的优秀企业能更加自觉地把握新时代的机遇,必将创出无愧于自己、无愧于中国、无愧于世界的传奇。

    万物生长,万木葱茏。在今天这个有史以来,创业者和企业家精神最广泛、最活跃、最生动的时代,通过马明哲这样的企业家和平安这样的企业的无与伦比的勤劳付出,中国不仅造就了世界历史上罕见的经济奇迹,也创造出一种让创业、创新、创造、创富可期待,让无数平凡人变得不平凡的新环境。在中国历史上,先秦诸子奠定了中国哲学的基础,即儒、法、道;7世纪和9世纪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如唐诗、宋词、科学发明、书画与理学;在21世纪和更长远的年代,我们希望中国企业奠定中国在全球商业文明中的辉煌地位。这需要时间,更需要远见、理想,需要在价值创新之路上追求和奋进。以商报国的责任感、全球化的视野、现代化的治理与管理、以人为本的情怀、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交织在一起,造就了平安。

    在我们看来,平安是中国金融公司中最像科技公司的,是中国科技公司中最像金融公司的;是职业经理人体系中最具企业家精神的,是企业家群体中最具职业化风范的;是大公司中最像小公司一样充满灵敏度的,是灵敏灵活的公司中最注重风险控制的。奇妙的结合,造就了平安。

    2020甫一开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举国战“疫”。平安举全公司之力快速响应。在1月23日一场开年部署会议中,马明哲提出要坚持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做好加强党建、抗击疫情、决胜脱贫、科技创新这四件大事,并且将之归结为“三心”。他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积极研究前沿科技布局未来的决心不变,平安将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坚定走智能化、数据化经营之路;我们与祖国同心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恒心不变,平安将不遗余力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全面深入到‘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助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我们服务客户、回报股东、回馈社会、奉献国家的初心不变,平安将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实体经济,坚守企业社会责任,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历史赋予的机会面前,唯创新与责任不可辜负。世界级中国企业家的涌现,以及他们所展示的胸怀国家民族未来、奋力拼搏、兢兢业业、永葆创新锐气的精神,让我们相信,我们正处在一个呼唤伟大企业同时也能够造就伟大企业的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有更多世界顶尖企业的涌现。

    物质不灭,唯一能与苍穹比阔的是精神。

    商业无边,宛如无止之境。但心中有恒,如日之升,如月之恒。

    心思纯正、态度淳厚的中国创新者和奋斗者,必将赢得属于他们的骄傲,也必将在21世纪世界经济的舞台上绽放荣光。

    无远弗届,无止之境,没有最远,只有更远。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网站地图